1.小英的困惑
小英一毕业就来公司工作,转眼已快两年。因为工作需要,常有一些沟通,跟她慢慢熟络起来。
小英工作态度很好,做事很是认真,经常因为工作上的困惑和问题,跑来询问我的意见。“小K姐,事情很多、很杂,一些重要的事情没时间做。老要加班,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我该怎么办?”
“时间管理出了问题吧。”我跟她介绍了四象限的时间矩阵,并鼓励她要多主动跟主管沟通、多汇报工作进度。
一段时间后,小英来跟我说:“小K姐,我知道要按紧急和重要两个维度来划分任务,也不是我有拖延症。我只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太想把事情做好了。从小养成的习惯,每做一件事,都要做到最好。虽然我知道眼前的这件事没有后面那件事重要,但等我努力把这件事做完美,后面更重要的事情却没多少时间处理了。”
“还有,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想把它做得最好,就越迟迟开动不了。一定要构思完美,才可以动手。这就造成我经常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这很痛苦,我该怎么办啊?”
工作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因为自己心中“完美”的标准,或者反复纠结,迟迟不肯动手,造成做事速度太慢,被人贴上效率低下的标签;或者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不太重要的事情上,导致重要的事情没有时间做或只能匆忙完结,被人认为能力不足,只能做好小事。
我想在这里大声说,请停止你所谓的“完美”,你可以更优秀!
也许会有朋友像小英一样,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了,可这种习惯很难改变,该怎么办呢?
2.无意识“优秀”是一种懒惰
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很多是在家教严厉的环境下长大的乖乖孩子。
他们对老师、家长言听计从,奉每一句话为金科玉律,只要大人说过的话,完全不经过思考,全盘照收、照做就好。长此以往,习惯了按照指令做事,一方面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把“让别人满意”作为评判的主要标准。
会有人说,我从小就被教育做事要全力以赴,从小处能看到大品行,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做好,我已经养成习惯了,任何事不做到我认为的极致,就不能停止。
对于这些人,我想说的是,任何观点和思想都有它适用的前提条件和假设,如果不加以分析和思考,盲目照搬,这是一种思维的懒惰与推脱责任的借口。
没错,正如当前流行的那句话,“不要让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拉磨的驴和奔跑的马都很勤奋,但拉磨的驴却去不到远方的田野。
请从现在起,不要再以此为借口,勇敢的正视与努力改变它。
3.在更大的视野里审视眼前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不得不按事情的紧急程度去处理问题,而不是按照重要程度自主安排工作顺序。
这就会造成“完美主义者”在优先处理的不太重要的事情上用力过猛,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却没有充裕时间来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失去了很多本来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
明白这个问题以后,应该增强自己“在更大的视野里审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所谓在更大的视野里审视,就是要具有两个方面的整体意识。
①一个整体意识是个人维度上的整体视角,从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眼前这件工作是否是重要的,对自己长期发展是否有帮助的。
②另一个整体意识是企业维度上的整体视角,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判断,眼前这件工作具有多大价值。
个人维度和企业维度上都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尽全力去做得完美,这是一举两得、成效最大的地方。一个维度上重要的事情,要么对个人成长有利,要么体现岗位价值,我们也要做得不错。两个维度上都不重要的事情,不做或者少做,不能不做时要省着时间做。
没有背景,时间就是我们可以用来投资的最主要资源。我认为,优秀是要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效。对个人,这意味着能力提升更大、经验积累更快。对企业,这意味着增加更多产出,提高生产效率。无意识“优秀”没有判断和取舍,于公于私都是在浪费时间。你的单位时薪乘以完成一件小事花费的时间,这就是企业为这件事支出的直接成本,想一想,值么?
同时,评价一件事情做得是否恰当,并不是只有“好”一个标准,而是有多、快、好、省和安全等等多个标准。无意识“优秀”的人,只用“好”来评判所有成果,就如手里只拿着锤子的人,看一切问题都是一颗钉子。
先从每天的工作计划开始吧,判断每件任务的重要性和评价标准,再做好时间分配,让自己有这样的一个整体意识,以免陷入某件事情出不来。下班的时候,再回顾一下,任务判断和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同时,每周、每月都可以按这种方法开展回顾,不断地强化和优化,增强自己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规划能力。
你看,在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死磕不一定通向优秀。埋头拉车前,先抬头看好路。
4.重要事情也要有关门时间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截止时间,不要无休止的做。就像考试,总有交卷的时间。
超过一定程度,努力的边际收益也是递减的。过了规定的时间,这件事的价值很可能就不再如前了。《麦肯锡方法》有一句话,不要妄想烧干大海。当超过拐点后,投入的时间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事情的重要性开始下降,我们需要适可而止,把时间投入到新的重要工作上。
有了关门时间,效率会更高。合理的时间限制带来良性的压力,我们能够调动全部的注意力,更高效处理眼前的工作,更好的发挥潜能,提高我们的创造性。
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自己可能做好,让这件事完成它应发挥的作用,达到目的就可以,不要为了做事而做事。
5.先做,再优化
永远记住,做是第一步,做总比没做好。
如果一件事,你反复纠结,不肯动手,最终到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那比不完美更加糟糕。
你可能面临两种情况:
①这件事是否比较明显的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也就是结果很有可能达不到自己的“完美”标准。
如果是,除了加强学习,你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告诉自己,做得不完美好过告诉老板什么都没开始。并且,做完以后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想办法修改提高。
做的过程也是增强自己实力的过程。再修改时,支撑你的是得到提升的新能力,你对任务的把控将更进一步。
②这件事没有明显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但我想一步到位。
如果是,你需要培养迭代的意识。
先做,再优化,是更有效率的方式。如果每做一步都要做得完美,你很可能在最初的一小部分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从整体上看,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很低。
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小米每个星期更新一次MIUI,7-11数十年持续完善服务标准,幻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要“先摘好摘的果实”(《麦肯锡方法》)。
而且,总想着要最完美,工作的难度会吓倒我们,迟迟不愿动手。抱着尽快有个不完善的初步方案的想法,会降低我们对工作难度的认识,再完善时也不会觉得有多难。
同时,当有了初步方案,再请别的部门、别的同事帮助时,得到的建议也会更具体、更明确,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做好工作。
请相信,当你要求自己迅速完成以后,你会发现做得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多几次后,你会尝到甜头,情况慢慢就会有所改观。但一定要迈出最初的步伐。
6.结束语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付出100%的努力。坚持二八原则,平均用力是主次不分、逻辑不清的体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需要越来越多的面临职场、家庭的各方面事务。如何判断取舍,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些让我们羡慕的大神级人物,都有很强的目标感、计划统筹和时间管理能力。
其实,有这种追求“完美”思想的人,往往都是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与期待,做事认真、不甘人后,可是如果不注意,却会丧失很多本属于自己的机会。
让我们从大处着眼,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