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来的英雄——林冲
——读《水浒》评林冲
武汉市旭光学校801班 陈汝楠
《水浒》已经读了数个章节,宋江全无大侠风采,鲁达又杀戮成性,最得我欢心的角色还是林冲。
与鲁达武松这样的粗莽汉子大相庭径,林冲是出身朝廷的正统人士。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武艺高强不言而喻;三下两下胜过了王教头。尽管如此,林冲身上的正直品性始终使他从来没有生出过要侵害他人的邪恶念头,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单单就因为当朝一霸高俅的义子高衙内在街上闲逛时看见他的结发妻子后起了色心,祸事就一件一件找上门。
在白虎堂被高俅算计时,他没有反;在护送途中被官差意欲谋杀时,他没有反;在柴进酒馆被王教头百般轻视时,他没有反。也许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场大雪侥幸地救了他的命,这时他才理解“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意思。
世人多称“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原因在于什么?《水浒》是一部写给成人看的黑色小说。一等良民过不好自己的安分日子,恶霸混账反而混得顺风顺水。诚然《水浒》里的侠义引人热血沸腾,情分令人感慨万千,我们却唯独见不到“法律”二字在奏效。如果让官高者肆意妄为,武高者逞强除恶,谁来替籍籍无名者,孱弱者发声?林冲想遵规守法,然而生不逢时,处于一个混乱而无序的世界里,所有人都在逼着他用暴力为自己代言。
假若是我编写的水浒传,我情愿将林冲去了,放他过一个安适的生活。为什么要让这等善良忠义之人平白无故遭受这些苦难?为什么邪恶和欺压只有在暴力面前才会示弱?可我也认为他的存在是《水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是受难与反抗的代表,是秩序与混乱的冲突,一切矛盾在他的身上爆发。林冲这样的悲剧性人物像色彩斑斓的《水浒》世界中的一抹惨白,引人思索。我为林冲发声,也正如我为一切不公发声。
读水浒,品鲁智深
武汉市旭光学校801班 易璇
《水浒传》里所讲的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的故事,对我的确没什么吸引力。但当我翻开书慢慢品读时,鲁智深这位江湖豪杰给我留下了深刻映像。
“热忱率直,坦率随性,粗中有细”,在他的身上我感觉到了北方汉子独有的气质,可他又不完全似北方人那么鲁莽,他是位有勇有谋的人。
当他在听金氏父女控诉镇关西时,他非常的激动愤怒,也同情他们。他主动的送了金氏父女银两,当他找史进和李忠要钱时,他嫌李忠给的钱少,就不耐烦的甩开了,这便可见他豪迈阔绰的特点。
他总说“洒家是个粗人”,在我看来在他的粗神经中也有体现他睿智精明的一面。他帮人帮到底,当他把金氏父女在店小二的阻拦中解救出来后,他为了防止店小二乘胜追击,他就坐在板凳上让店小二伺候了两个时辰。他去找镇关西时,并不是鲁莽的上去就是一拳,而是先让镇屠剁肉,消耗体力和耐心。他不打无理的架,让群众都谴责他。当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他意识到自己打死人后,并没有一惊一乍,惊慌失措。而是很淡定自若说“这厮诈死”,自己可以趁机逃跑。
鲁智深与其他的好汉不一样的是,他做人做事都坦率,他可以掌握尺度,该出手时就出手。在他身上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芒,他是一位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之人。
论《水浒》中的权力
武汉市旭光学校801班 常雅
《水浒传》前篇由写高俅而引出了王进、史进、林冲等英雄好汉。因为高俅,我对“权力”一词有了深刻的体会与思考。
高俅做太尉上任第一日,他因曾被王进父亲一棒打翻于地,如今借官位报仇,次次要找王进麻烦。这不正是典型的使用个人的权力去欺压别人的事吗?
升官,原本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可是高俅自从做了太尉以后,底下的教头、士兵等等,凡是昔日令他感到不愉快的人,他们都是忧虑、害怕的。“权力”的出现使“一心为公”的观念成了“一心为私”。下层的官员在这种思想中被灌输着,久而久之,被连累的还不是百姓、民族,甚至国家吗?再者,在古代,官职被分得清清楚楚,高俅作为一个国家的太尉,他的举动对国家的影响还是较大的。
《水浒传》写到林冲这个英雄时,还写了林冲的妻子常被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纠缠。林冲初次与高衙内见面,本是要以教训他为事件的开端,可是名声和官职差别很现实地摆在了林冲面前,林冲不得不忍气吞声。林冲的妻子有一句话在文章中经常出现:“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林冲也说过:“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清平世界”“当得何罪”两个词足以见得林冲与他妻子是信法的,他们把法律看得比权力职位更重要。然而当时的社会并不是这样的,可以说:“权力高过一切”。所以像林冲和他妻子这样的人只能遭受上层官员的压榨。
在现代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有的官员或权力机关行使权利是受人民监督的。如今,我国法律不断在完善,人民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所以皆是“人人平等”的,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高俅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没有文化,只会耍枪棒,但他却做了太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社会轻法——朝廷重武不重文。
由此看来,个人的文化素养对国家是起着重大作用的。一个国家,既不可轻文,也不可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