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籍信息:
名称:《自我》
作者:乔纳森·布朗,玛格丽特·布朗
领域:哲学、社会学、心理学
2、一句话观点:
人们如何认识自我?
3、内容概要:
3.1 人们对于自己人格特质和能力的看法
(1)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谁,我们认为我们是谁,是由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所决定的。文化因素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观念。
(2)在人们的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时,尤其可能主动寻求自我认识。
(3)寻求自我认识的动机:
A自我提升的动机:指人们受激励去体验积极情绪并避免体验消极情绪这一事实。
(人们喜欢自我感觉良好,并尽量增大自我价值感。)
B准确动机:有时人们想要知道关于自我的真实情况,而不管他们所听到的是好的还是坏的。
- 减少不确定性;
- 认为有责任知道自己真正的样子;
- 知道真实的样子有时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其他目标;
-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体验到自尊感。
C一致性动机:人们寻求和信奉与自己所认为的自我相一致的信息,回避与他们所想的不一致的信息。
3.2 自我认识的来源
物理世界:身高、体重、体脂率等
通过物理世界认识自我的局限性:
- 许多特性在物理现实中并不存在,聪明、诚实。
- 即使可以用物理世界的线索来评估这些特征,那么如此得来的信息也必然不是我们想要的。需要社会比较。
社会世界
(1)社会比较
- 你得出的关于你自己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你是在和谁进行比较。
- 人们在很多方面都愿意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
(2)反射性评价:观察其他人对他们的反应。
- 我们是如何被另一个看待的,这种知觉决定了我们如何感觉我们自己。
A库利模型
- 我们对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进行想象;
- 我们想象这个人如何评价我们;
- 我们因为这种想象中的判断而不是他人对我们的真实想法是我们对我们的自我感到骄傲或羞愧。
B金奇模型
- 他人对我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 我们对这些评价的感知
- 我们自己关于我们自己样子的想法。
在该模型中,他人对我们的看法(真实评价),经过知觉评价间接影响了我们的自我评价。
当然人并不像模型中假设的那样被动,人们从社会世界中主动地、有选择性地加工信息。一旦人们关于他们自己的看法开始成型,这些看法就会影响收集和解释新信息的方式。
思维和情感组成的内部世界
(1)内省:指个体向内部寻求答案,直接考虑我们的态度、情感和动机。
- 内省直接检验态度、情感和动机。
(2)自我知觉:关于人们如何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解释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并不总能知道他们做事的原因。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们是通过分析事情所发生的背景来推断他们行为的原因的。
- 自我知觉通过分析间接地推断态度、情感和动机
(3)因果归因
人们对他们行为所做的解释,是自我觉知理论的关键元素。在形式上,这些解释被称为因果归因。因果归因是对为什么的回答。
- 人们对他们自己的生活事件所做的归因。数学考试不及格——不擅长数学。
- 人们通过对他人行为的归因。别人都不愿意和你打篮球——你打篮球很差。
3.3 人们自我评估的过程
(1)正向偏见:在涉及有关社会看重的品质和能力时,大多数人对于他们自身的判断并不完全准确。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要比实际更高一些。
(2)群体内偏好:人们不禁把自己看得比其他人更好,也把他们的家庭、朋友以及同伴看得比其他人要好。
(3)提升积极自我观念的行为因素
A对有利反馈的选择性接触:只寻找关于他们的有利信息。
B自我妨碍:有时,个体甚至会有意地使消极反馈信息价值变得模糊。
C成就背景中的任务选择。
只有当人们并不因为信息的好坏而寻求反馈时,才说明他们想要寻求准确的反馈。
D策略性信息搜寻行为的进一步的证据。
- 避免消极反馈并不总是明显的或有意的。
- 人们在寻求有关特质的可更改的诊断性反馈。
E提高积极自我观念的社会因素。
F选择性交互作用。
G有偏见的社会比较。
- 下行社会比较:在一个相关的维度上与比自己情况更差的人做比较。
H特瑟的自我评价维护模型。
与比较领域的个人联系是所要考虑的关键变量。简言之,在个人关联度较低的领域,上行比较会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反正则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特瑟的模型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模型,它假设人们会接近能让他们对自己感觉良好的情境,避免让他们感觉不好的情境。
特瑟模型推测,人们选择在高个人相关领域做的比他们差的人做朋友,也会选择在低个人关联领域做得比他们好的人做朋友。
(4)提升自我观念的个人因素
A人们在处理与自我有关的积极和消极信息的时候是不平衡。
B自我归因是另一个帮助人们保持积极自我观念的因素。
积极结果——归因于性格倾向(个体稳定的、固有的特性)
消极结果——归因于外部因素、自我中价值较低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