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顾城
人生轮回,匆匆一遭,也不过数十年。我想应该没有人会抗拒了解自己,也没有人对自己一点认识都没有。我们都习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工作中,生活中的一件件大小事中为自己的性格“总结归纳”,例如外向、内向、乐观、悲观、强势、上进等等。以前测过MBTI,九型人格,第一次很新奇,第二次开始怀疑,第三次敷衍对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想法?归根结底就是很难落地,毕竟这是在企业工作环境的测试,即使让你找到冰山下底层的“本我”又怎样?在企业的规则里你还不是该干嘛干嘛,毕竟老板并不想知道真的知道真实的你,而是想如何让你变得绩效更高。直到遇到了DISC,改变了我对性格分析类课程学说的看法,DISC“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不在乎你是谁,关键是你成为谁”这个理念我是认同的,这套理论是能落地,帮助到企业的员工在内外部能力的提升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DISC对于我的变化……
阶段一:无意识状态,感觉自己“悟性高”
作为一位企业内部销售培训师,我的学员大部分都是那么的“健谈” “外向” “应变能力很强”,课堂从不担心有冷场的现象,所以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用一些引导技术的工具放在自己的课程里,加强跟学员的互动性。加上销售类课程的特性,需要经常跟着销售走场,亲眼看到的销售案例越来越多,从销售人员与客户的沟通中,看到了不同方式的卖进,热情如火的、贴心服务的、吊胃口的、贫嘴的、专业严谨的……我感觉自己的“人际敏感度”还是挺高的,但是真正了解了DISC,觉得确实有些人天生人际敏感度很好一些,但是如果你没有科学模型的支持背书,你无法了解自身的理解是否正确,更别谈更上一层楼了,这就像练功夫要先打基本功一样的道理。
阶段二:有意识状态,知道为什么,但却“技能倒退”
学完了DISC以后,想着作为认证讲师的我,要教自己的学员,作为老师怎么能自己不实践!培训总不能为了听而听,老师自己要在上课前知道学完课程内容后应该怎么应用到实际工作的。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研究课程的内容和讲授,讲课不能单讲理论呀,必须结合案例,我也一边开始应用起了DISC。过程是让人沮丧的,我发现自己反应的速度比之前慢了,我看到别人的某个行为后,我的脑袋里就开始了一系列“冗长”地思考:这是行为是DISC的哪个?为什么是它?这个人的真实动机是什么?他/她希望有一个怎么样的反馈?具体的话术和做法是什么……想完这些问题以后,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然而我又陷入下一轮迷茫,又在反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答案,这样的解读对吗?总是这样走火入魔,虽然我觉得自己“疯”了,但是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有这个意识了,信心在逐步增强,也觉得自己越来越合格了。现在的我反应还是慢半拍,还在“技能倒退”,但是我非常乐在其中!
后续会怎样?
我期待自己的阶段三:恢复无意识状态,打通任督二脉,自如掌握 能早点到来。不知道这个阶段什么时候到来,量变产生质变,坚持下去吧。其实我没有这么高的目标,只希望自己作为DISC认证讲师,我能对得起自己的学员,让他们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参加培训,所以我必须努力。DISC社群是个神奇的组织,从以为自己进了“传销组织”(课还没上就加了好多人进了好多群)开始,感恩与大家遇见,也期待和大家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