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创业的开始都是充满激情的,对于愿景的认可和梦想的坚持让每一个创业者的形象都是披荆斩棘走路带风。。。balabala,每次看这种文章都深有同感拍案叫绝,看完之后仔细一琢磨好像套路都差不多呢,说到底终究只是别人的故事罢了,哪一段叙述不曾考虑前因后果?又有哪一个当事人能做到放开手脚敞开心扉而不是避重就轻粉饰太平呢?
所以回到自己身上,我的这段经历还没有结束,也许有一天会被写成故事的片段甚至还没开始,那就不长篇大论,心里真的想要倾诉什么就说点什么吧,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博客是未经编辑的声音。
而我今天想说一件事儿:裁员
一个公司,会做无数次的总结,从这个总结中你能得以窥见这个公司的样子,野心勃勃的战略规划、标新立异的管理方法。可事实上,不管当事人如何发挥,你能看到的终归只是一个立方体的某个横截面罢了,而一个公司真正的日常往往是一地鸡毛。
有些悲观了,不过这确实是常态,离开键盘两分钟重新整理思绪后,还是要试着将裁员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不是想给谁一些启发,是为了现在的自己,也是为了未来的自己。
裁员的原因是因为刹车,记得某个投资人对我们说,别看你们对现在的想法信心满满,我敢肯定在找到你们真正可以做下去的事情之前至少会改变三次。盲目的乐观确实容易让人迷失,充足的资金储备和看似光明的前景换来的是编制的冗余,我是这样判断一个编制是否冗余的:这个编制正在做的事情和能做的事情是否会对我们的项目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短期或长期的价值,如果没有那就是冗余。
这还没有完,既然对项目是否有价值是评判的核心点,那么老兄看看你自己吧,你是否真正知道你的项目需要每个编制创造的价值?
为什么要这样问呢,因为在这之上的,是更核心的一点:你是否真正找到了你的项目或产品给你的客户或者市场创造的价值,也就是最近大家都在提到的PMF(Product & Market Fit)。
注意我一直提到的都是编制的冗余,而不是人员的冗余,因为我的确相信那句话:没有干不好的员工,只有用不好人的领导。如果一个公司连抽象为职能的编制应该干啥都没有考虑清楚,就请裁员吧,做好补偿方案给时间让员工找到一个好的下家,对于员工来说这是一种负责。所以当我知道自己短期内找不到PMF时就做好了决定,接下来的就是执行了。
有朋友问我决定裁员很难吧,我想了想说:其实决定不难,最难的事情,是办公室内一切照旧,如果你不动,也许还可以放弃裁员继续维持这种和谐,可你告诉自己必须迈出这一步,于是,你站起身,离开座椅,来到TA的面前说:“来一下”。
努力做好补偿方案,给时间让TA们去找下家,我挺不要脸的和每个人说当我们把时间这个维度加进去时,分开修炼各自成长,也许未来还能在一起做点牛逼的事儿,特别喜欢那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裁员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必定既有理性也有不堪,真心的希望一起共事过的每一个小伙伴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一个牛逼的存在。
望他日能以富贵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