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和姑娘一起逛书店时,无意中买到的。当时人多,只看封面介绍属于生活杂文。由于平时的阅读习惯问题,时间总是零散的。所以现在更喜欢一些简短的,生活的,又能有点想法的书。。。而且作者余华的名字在我浅陋的认知中,总觉得似乎很有想法。。。。哈哈哈
回家打开包装,果然内容是我喜欢的,虽然记录的事他的时代的事情,那时的我还不太思考生活。
读到后面有两篇关于零八年奥运会和六十周年国庆的时候,我突然想了想我在做什么,关于那两年,突然想起来两件对于我来说有意义的事情。
一件是零八年,那时在天津上大学,暑假回新疆的家,结果就是因为想念男朋友,欺骗了家人,说是提前回学校和同学一起去看奥运会。家人以为学校离的近也就没多想。只是匆忙路过北京郊区而已,根本没有感受奥运的感觉。(只是记得当年安检巨严,带了一瓶茉莉花茶,当场让我打开喝了一口才让通过。无论大车小车只要坐交通工具所有包都得检查。安检和人工检一起配合,只觉得那段时间包里装个姨妈巾,再碰上个男安检员(ღ˘⌣˘ღ)瞬间就有点尴尬了。居住的城市奎屯属于北疆了,但是安全意识已经是很高了)我则是第一次去了男朋友家过了半个暑假。而在作者的书籍里才知道,原来发生过那么多大事件,原来当时环境那么紧张过。这还真是巨大的差距!
另一件是60周年国庆,大庆祝!那时的我已经上班了,就在北京工作,东3环内。而身在北京的我对于庆祝的变化并没有多大的感受,作者说庆祝工程和他楼上的装修一样,轰隆隆的持续了两个月,而网页上的喜庆红也飘了两个多月。几乎是任何可以的地方都悬挂了国旗。而我只记得由于大庆,用公司早早放假,欢喜的我早早备好了马扎,拿着站票,兴奋的奔赴男朋友家。然后一起看了10天彩票店。。。。。这还真是巨大的差距!
我想如果不是这两件有意义的事情,兴许我就根本想不起来那两年我做过什么。也是这两件事情的对比,让我觉得我这个小社众和有想法有能力的作者也是生活在这巨大的差距里。心灵的想法、关注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所以登高才能望其远。你所能接触到的人和事终将决定你的思维和你在做的事。有了姑娘以后,任何事都能最终想到她的身上,我现在有家有口,乐于安逸。那她呢?会怎么样?能怎么样?我又希望她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