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朋友打来电话,说起了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苦恼。
孩子每天在家,就把自己关在的房间里,不愿与他们说话。
连吃饭也是等家里人都吃过后才自己过来吃。
如果他们想跟孩子聊聊,或者想陪他吃饭,孩子直接就头也不回的出门了,饭都不吃。
但是孩子跟朋友们出去,有说有笑的,也没有什么问题。
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种拒绝沟通的孩子,他们究竟是怎么了?
我们家长又该如何与他们建立沟通呢?
首先我们说,一个人如果拒绝跟另一个人沟通,他必须要有一个前提,
就是他觉得这个沟通是无效的,或者说这个沟通让他觉得很不舒服,
所以他才会拒绝沟通,否则的话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回避沟通的。
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宁愿跟别人说话,也不愿意和我们交流,
那可能意味着孩子觉得跟父母沟通是不太舒服的,是对他们的一种攻击。
那么沉默,也就是他们能做出的最大的攻击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首先我们思考一下,在家里面,孩子是否有机会开口?
有时候作为爸妈,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讲很多的道理,
想把我们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他,去改变他的认知,或者让他做一些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孩子可能一开口,我们的评价和看法马上就把他的嘴堵上了。
那么在这种情形下面,他会觉得开口必然会被爸爸妈妈说教。
比如说吧,可能有一些事情父母觉得没办法应付,不知道如何回答,
或者感觉到羞耻的时候,就会说教。
比如有些孩子问妈妈:“我从哪里来的?”
妈妈说:“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孩子问:“垃圾桶在哪里呢?”
然后妈妈就骂孩子了:“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多问题?”
当孩子问的问题都没有被很好地解答,甚至于被拒绝的话,
慢慢的他就会觉得,开口必然会被说教,所以宁愿闭嘴不开口。
所谓说教,必然会带着贬损和否定。
我们曾经在情商课的家长课堂上,让家长们做了个体验:
首先是让家长做孩子的身份,我们扮演家长:
“你看你考试咋考的?人家都能考90多,你为啥就考七八十分。”
“你看人家谁谁谁,一个辅导班都不用上,还能考前几名。你这天天钱没少花,还倒数”
“人家孩子心都在学习上,你天天就吃道吃,穿,玩”。。。
然后,家长们做回家长的身份,我们来扮演孩子:
“你看看我同学的爸爸,可会挣钱的,天天开着豪车接送人家”
“你看人家妈妈,人长的漂亮,还会做各种好吃的”
“你上回说你同学,人家都当大老板了。为啥你天天当个穷工人,不是一老师教出来的呀?”
好多家长体验后,都感受颇深。有的家长当时就哭了。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这样感受过,很多话,是我们真的不愿听父母说的,
但我们是不是都在不知不觉中说给了我们的孩子。
有时候,看上去我们好像是在沟通,但其实是什么?
是希望孩子能够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所以这等于是在贬损和否定我们的孩子。
有位妈妈反驳说:“不,我是经常赞扬我的孩子”。
然后我问她:“你真的是对自己的孩子满意吗?如果她在你面前一点都不优秀,你还会爱她吗?”
那个妈妈没有回答我。
在父母跟孩子说教的时候,其实很多的时候就意味着对孩子是不接纳的。
当你贬损和否定你的孩子以后,他必然会有一些愤怒的感觉,
于是就会有了攻击,而攻击的方式就是沉默。
总的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当你的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的时候,他可能是没有开口的机会。
因为孩子知道开口也会被说教,而说教必然带着否定,否定导致愤怒,愤怒就会攻击。
所以,当一个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的时候,也许他正在攻击你。
那么另一方面,很多孩子是到了青春期以后,开始不愿意跟父母说话,这里边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他内心有很多的冲突需要处理。
我们需要知道,青春期是孩子发展个体性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要应对很多的冲突,比如性的冲突,自我身份的冲突,以及关系中角色的冲突。
所以很多青春期孩子回到家里以后,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是因为他需要屏蔽掉一些外界的信息,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
第二原因,他会对一些东西特别敏感。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认知,这时候他会开始去怀疑父母说的话是否正确的,
就像当我看到自己的父亲讲一些道理的时候,我知道他也不懂,
那么我就会有一些怀疑,甚至我更愿意跟一些同龄人去交流,自然和父母沟通的时间就少了。
同时,很多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是因为父母经常会误解他,
比如猜测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想法,但其实可能什么都没有发生。
青少年是很敏感的,即使你假装理解他,引导他,他都能够识破,因此这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如果说孩子以前跟我们的关系挺好,到了青春期以后话慢慢少了,这是一个自然现象。
反而如果一个孩子到了初中高中,每天还跟父母有说不完的话,反倒需要引起家长注意了,
这个孩子有可能在外面的社交关系上一定是有问题的。
那么如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怎么办?我们可以做四件事情。
首先,不带判断地去倾听孩子。
就像刚刚说的,孩子不愿和我们说话,可能是因为我们总是用说教的方式对待孩子。
所以第一件事,是放下你的观点和评价,先听孩子说完了,了解他是怎么想的。
第二,给到孩子一个承诺。
就是告诉他,如果你想静静,不想跟我说话没关系,我可以给你一个自己独处的空间;
但是如果你想聊的话,我随时都在。
第三,我们关注一下自己本身。
当孩子不跟我们说话的时候,等待是焦虑的,但同时等待也是必然的。
因此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脱离开来,去看看我们跟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比如如果因为太过于唠叨,以至于孩子选择回避的话,我们需要调整一下自己,
关注一下自己这时候的状态。
一个随时接话、随时评价的妈妈,其实会让孩子蛮反感的,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
第四,承认孩子长大了,有一些事情可以自己处理和解决,这样比担心他要好得多。
因为当你担心他的时候,就意味着在你眼里他是一个弱者,他需要被你保护,他什么事情都处理不好。所以你越担心、越把他看成小孩,他就越不愿意跟你交流,你们之间也不会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
我的大女儿,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我们也是经历过一段这样痛苦的时期的。
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孩子每天除了学习,几乎是不和我们交流的。
而且非常敏感和暴躁。
有时候,我们明明想跟讲一些话来表达我们对她学习或生活上的关心,
但在她听来,就都是包含着指责,要求,安排。
而且越解释她越恼火。
后来,我就尝试着改变了跟她交流的方式。
除了告诉她“我眼中的她:从小就是独立的,有想法,有主见,一直相信她能安排好自己的事情”,
还也会安静的听她讲讲自己的焦虑和对我安排的不满,
然后会和她一起探讨 看她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或者我们如果改进。
慢慢的,孩子发现,在妈妈这里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是被理解和尊重的。
话匣子也就慢慢打开了。
现在,虽然孩子住校,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但是每隔一两周,我也会安排了个我们两个独处的时光 ,
一起聊一部电影,一本书,或者是我们各自的事情。
所以,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也许是因为这件事情让他感觉不舒服,
也许他一开口就会被说教,被父母否定,因此他选择用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的话,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不带判断的去倾听,同时给到孩子一个独处的空间。
如果孩子已经长到青春期了,我们可能要承认他长大了。
因为只有当我们尊重孩子的时候,彼此之间才会有一个平等沟通的可能。
枫岚情商妈妈团
点亮你心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