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两种目的:读得懂的东西 还有一种必须要读的东西
(阅读此书目的:主动为获得资讯、学习如何略读、掌握如何叙述全书大意、寻找书中关键字、认识阅读文学的一般规则、历史书、传记自传、当前事件、关于科普、关于经书、关于阅读社会科学的困难处、精明扼要的论文、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论述文的重点和次要重点、完整分析、更深理解、真正清晰的主题阅读。如何阅读实用性与理论性作品)
书本信息:《如何阅读一本书》
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出版:1972
全书章节
一 : 阅读的层次 基础 检视 分析 主题
二 :分析阅读
三 :不同读物方法
四 :目标
以下笔记分为四个部分
一:阅读前的习惯
二:检视阅读
三:分析阅读
四:读者自我要求
五:书本好句摘录
一、阅读要养成的机械式提问:
提问一: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媒体的泛滥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提问二: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和观点包装起来。
提问三:成功的沟涌都发生于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而身为读者的你知道作者想要传达什么吗?(这本书中的讯息只是将你还没读这本书之前,你们便共同了解的东西传达出来而已)
提问四:看一本书时你是对作者本身感兴趣,还是因为他的语言他使用的文字,还是想了解他的思想。
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和粗读
(会需要到这一步的计算,是因为你不太清楚这本书是否是你想要深入了解书,同时你又觉得或只要你能挖掘出来,书中的资讯及观点就起码会对你有用处。因为你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有限,所以学会略读是非常重要的)
(1) 看书名页,然看序(看序对本书的主题会有大概念的归类)
(2) 研究目录页(对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理解)
(3) 检阅索引(快速评估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
(4) 读一下了版者的介绍
(通过略读后,你可能会发现这本书仅只是对你目前有用而已。这本书的价值不过如此而已。但至少你知道作者重要的主张是什么了,或者他到底写的是怎样一本书。到此已可获得一本书足够的资讯决不决定要深度阅读了)
(5)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要要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同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 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 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留意主题基本脉动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1)遇到晦涩难懂的书籍时先不急一逐字逐句了解,先看完整本书,不要因中途的各种资料感到困难因而失去阅读的兴趣,至少也许你了解了书中百分之五十的内容,哪怕更少。
(2)适当的速度,对不同的书籍,不同的内容,对其以不一样的区别。
(3)我们在阅读时常常会发现读着读着又回到之前已经看过的段落,精神的不集中,也许可以借助手指的辅助,让眼睛视线随其手指的滑落转变。
(4)当然粗读的速度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速度跟上了,但理解力较低。
检视阅读并非只有单一一种,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和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
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不要害怕,或是担忧自己似乎读得很肤浅。
三、分析阅读
1:清楚题材(虚构还是真实等)
2:简短谈书本主题
3:按照顺序罗列全书结构纲要
4:知道作者的意图
书本跟人和动物一样有骨架和肉(优秀的作者会让其孩子不胖不瘦)
5.找出与作者的共通词义和关键字
6.找出作者的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还有他论述的架构,以及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和哪些没解决的问题。
四、身为读者的自我要求:
提问一:这本书到底谈了些什么?(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展开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提问二: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提问三: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只有你能够回答了前两个问题,才可以判断这本书。)
提问四: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提问五:
中间经过些什么
结局是什么
高潮各种不同的关键是什么,在哪里,妱何发生
在这之后的影响又是什么
对于小说我们不应该赞同或反对,而是喜欢或不喜欢
五、摘文
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情况下阅读。
真正的阅读是在于你头脑的理解范围内,没有任何外力帮助。
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对一本难读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它能启发我们,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的挣扎而已。
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没有主动的阅读。没有主动的阅读或是毫无要求的阅读,最大的问题就在读者对字句毫不用心,结果自然无法跟作者达成共识了。
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通常我们也是抱着对作者的信任感来阅读。但是除非我们对作者的个性极端感兴趣,否则只是知道他的观点并不能满足我们。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
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人们只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停留而不会为感到困扰的句子暂停。
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培根曾建议读才说:“阅读时不要反驳或挑毛病;也不要太相信,认为是理所当然;更不要交谈或评论。只要斟酌与考虑。
有能力的人就去做,没有能力的人就去教。萧伯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