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醉翁,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合称唐宋八大家,文章明畅简洁。诗和词的创作也有很高成就,词与晏殊并称“晏欧”。《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新体裁。独立完成《新五代史》。有《六一词》,《欧阳公文集》,与宋祁合著《新唐书》。 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一:此词主要表现了行者与思妇的离愁别绪。上片集中写行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突出其渐行渐浓,无以摆脱的离愁,下片专写思妇,描画其危楼远眺,愁肠寸断的形象,并以“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想象,突出其离愁之深,相思之苦。二:此词暗用典故,富于联想。上片前三句描画行者所见的春天景色,是写实,但三组景色暗含典故,引人联想。写梅,使人联想陆凯从江南寄梅给长安友人范晔的典故。写草薰风暖,于江淹的《别赋》句子有关。写柳与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有关。三者全部与离别有关。三:此词描写春天明媚的景色,抒发的却是离恨别愁,属于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具体地说,起首三句是描写江南春天优美而融和的景象,“摇征辔”三字一转,抒发离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其愁之深。“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化实为虚,设喻巧妙。这两句特点扣住春天景象。将离愁的渐远渐无穷与春水的迢迢不断相联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四:结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采用翻进一层的写法。在思妇的视野里,春山已经够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句子层次递进,进一步突现思妇的离愁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