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镇党委通过示范领学、个人自学、专家讲学、深入研学、以行践学的“五学”模式,充分运用政治生活馆、毕鲁图香坊革命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集中学习5次、读书班2期;发放专题读本600余本,各支部开展主题党日、集中学习、支部书记讲党课30余次。
(二)推动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和目标任务,一是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党政领导干部和200余名网格员化身“讲解员”解读党的惠民政策,深入分管领域、所包村社80余次,走访联系群众1200余人次。通过“领导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模式,排查处理矛盾纠纷151件,化解149件。大力开展“进百企、送服务、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办理乌兰煤炭(集团)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选址等各类工程项目手续300余件(次),“纳事好办”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二是守住四条底线,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以“部门抓监管+专家纠隐患+企业互相查”方式对辖区厂矿企业安全生产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开展专项整治检查93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6条。守牢信访维稳底线。开展“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利用信访代办等工作机制化解信访积案25件。守牢污染防治底线。深入企业开展排污检测,对全镇3条运煤干线周边的煤尘常态化清理。守住社会治理底线。深化“党委、党支部、网格员”三级网格化大党建工作格局,纳林陶亥人民法庭正式落成揭牌。三是实施“四项行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落实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奖代补,计划今后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推动实现村庄美丽宜居。实施村集体经济“十百千”行动,党委牵头、政府搭桥、村企共建,提升百万元以上和千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比例。实施公共服务提质行动,围绕保民生、提品质、补短板开展小城镇建设,探索实施“特困救助基金”和“教育资助基金”帮扶工程。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推动“绿色矿山+生态修复+现代农牧业”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三)推动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认真落实我旗“五讲四算三领办”工作法,一是注重教育实效。依托18支镇、村(社区)宣讲队伍,开展政策宣传、主题宣讲、文艺汇演、志愿服务等活动60余次,覆盖群众3000余人;打造1处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好朱开沟、秦长城内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编制镇、村惠民政策“一本账”,详列“一卡通”明细,各村将近年来各项补贴清单编辑成册,结合驻村第一书记算好“炕头账”活动,入户450余户,全面解读农民群众享受的补贴政策发放标准及惠民成效。二是注重创新机制。以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化水平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满家福 纳里红”“纳里石榴花正开”“纳事好议”等一批服务品牌建设。通过实地调研、接诉即办、意见征集等方式广泛收集问题诉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各支部党员领办边家壕社人居环境整治、包府路沿线标识标牌安装等“暖心事”事项460余件,已解决422件。三是注重服务多元。实现党员干部包联全镇1570户农牧民常住户全覆盖,面对面解决群众实际困难50个。对重点群体提供关怀支持服务,实施社区公共空间微改造等项目,组建“纳里文明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创建“纳里文化浓”文化服务和“纳里志愿红”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28场(次),服务群众187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