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于我来说,不像是小孩子那样的殷切欢喜,也不似老人般翘首盼归。听着窗外的鞭炮声,不像往年洒豆子般此起彼伏,心中蓦然惆怅,在小年夜,我轻轻敲下这一行字,“年味,似乎不那么浓了”!
“年味”是什么?是飞涨的物价?是琳琅满目的喜庆红色?是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都不是!“年味”,是归乡情切的人们扛着包裹拥挤在人头攒动的候车大厅,是一年一次全家人闹哄哄围坐在一起共同举杯时的喜笑颜开,是在一起观看春节晚会时的捧腹大笑,是守岁时晚辈跪在地上的磕头声,是映在笑脸上或明或暗的天空中绽放的花朵。
“年味”就是家的味道。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把故乡情结表现得淋漓尽致,四面八方的人,在同一时间,做着同样一件疲累却又幸福雀跃的事情,那就是回家。没有任何人组织,也没有经过商量,农民工、学生、生意人……他们就这样自发地、满心期待地奔往家的方向。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庆幸传承了这样温馨独特的习俗,让年的味道更加亲切、暖心。
之所以觉得“年味”淡了,可能是物质生活日渐丰盈了,精神生活却略显贫瘠,幸福指数也就不那么高了。记得小时候,过年就意味着,可以有收集不完的好看糖纸,有舍不得穿的美美的新衣裳,还有可以在小伙伴面前显摆压岁钱的机会,尽管第二天就会被没收,我们依然喜滋滋地点上一根烟,学着大人的样子吸上一口,去点放在空易拉罐里的鞭炮,看着它在半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尽管手指冻得僵直,依然不肯把点炮的机会让给其他小伙伴。
那时候,过年家里都会贴上漂亮的年画和花花绿绿的窗纸,躺在炕上看画里的胖娃娃抱着大鲤鱼就想真好看啊,要是天天过年该有多好,后来被自己肆无忌惮的想法美得直冒泡泡,现在想想,孩子的想法是天真且极易满足的,可是过年,真的是每个人孩提时代最难忘的美好回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越发念旧了,想起往事总是唏嘘不已,想着要是那时更加无法无天的尽情玩闹就好了,不浪费那么年轻新鲜的时光就好了,多和母亲在一起,知道她脸上哪一条皱纹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就好了……
时间就这么不留情面的走过,走到今天才发现,我们每一个昨天都是有值得留恋的地方,而对于现在的“年”,我们却不肯宽容,其实“年味”从未淡过,只是我们的心有些走远了。现在不同的是,我们需要为过年做准备,而不是坐享其成,这就是成长的代价,然而这个代价应该也是幸福的。
曾几何时,我们也开始为这样一个节日张罗着购置各样年货,做年尾大扫除,为老人添新衣裳,然后看着老人抿着没牙的嘴唇可爱的笑着,忽的想起小时候收到新年礼物时的心情,他们也应该被这样的幸福感包围着吧。我们也到了要给小宝宝们压岁钱的年纪,从获取与付出之间转折,可能还不习惯,但渐渐的,我们了解到了,我们过日子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这个“年”。
过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可以看到许久未见的亲人们幸福的变化,谁组建了自己的小家,谁新添了个小娃娃,谁的脸上出现了稚嫩的小胡子,谁在偷偷地学会了喝酒,谁在爱情的道路上开了花、发了芽……过年是幸福的,是团聚,是为一年的奔波忙碌充电,然后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再次重新出发。
“年味”不只是热腾腾的饺子和说不完的话,更是觥筹交错间的热情流淌,是笑声和着感慨幸福的泪花,“淡淡”的年味里裹着浓浓的珍惜和祝福,忘却过去的烦恼,向着崭新的开始大步流星的奋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