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离离:植物生长正气的样子。(离离原上草。。。。。。)
行迈:远行。
靡靡:行路迟缓的样子。
悠悠:通“遥遥”,遥远的样子。
说起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要提到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了。根据《史记·周本纪》节选:“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自周幽王荒废政务,为取悦褒姒而惹怒诸侯之后,不久后,周幽王便被犬戎所杀。之后平王继位,迁都洛阳,后称“东周”,自此,周朝名存实亡,诸侯开始强兼弱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春秋战国时期揭开序幕。
这首诗歌就是东周时期,一个周朝的士大夫,或者说是游民,又或者是周朝贵族后裔(对于诗歌的作者,历来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外出远行时,经过曾经的西周镐京的宗庙和宫殿遗址(被犬戎烧毁),看到一篇庄稼,昔日辉煌的皇宫,现在已经成了一片庄稼地,顿时心生悲凉,感叹不已,遂作此诗,寄托哀思,悲悯宗周。此后,“黍离”一词便成为后人感慨亡国,触景生情时常用的典故。
诗人独自远行,来到昔日周王宫,看那靡子长得一排排,那高粱生出苗儿来。长途远行步难迈,心中烦闷方寸乱。不禁忧从心生,可是想想,现在这样的世道,诸侯兼并,战争不断,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忧愁呢?于是发出感慨:了解我的知道我心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想到伤心处,诗人不禁仰头质问老天: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
全诗分三章,每章十句。三章的结构和内容一样,“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诗歌取同一物象的不同时间段的表现形式来实现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和心绪压抑三方面的发展。第一章的黍和稷还只是小幼苗,第二章则已经长大成穗了,最后一章则已经成熟成果实,另外,”中心遥遥“、”中心如醉“和”中心如噎“则表现出了诗人心绪的变化,从一开始觉得低落,到慌乱如喝醉酒,到最后开始哽咽。足见诗人对周王朝的热爱和亡国的痛心。
接着,作者想到当时的世道,无奈地发出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室衰微,我心中惆怅啊,可是诸侯们只顾自己利益,不断征战兼并,还有谁会像我这样怀念以前的周王朝呢?诗人这种有苦无处说,无人理解的心情真可谓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凉啊。既然人间无人可诉苦,只有仰天告诉苍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人间无人可诉,苍天也不会给你回答,此时的诗人也只能是依旧独自黯然神伤。
一起来看看译文:
黍离
那糜子长得一排排,那高粱生出苗儿来。长途远行步难迈,心中烦闷方寸乱。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这样对我?
那糜子长得一排排,那高粱穗子长得壮。长途远行步难迈,心中昏乱如酒醉。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这样对我?
那糜子长得一排排,那高粱结出果实来。离家远行步难迈,心中郁闷如噎食。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这样对我?
这首诗最出名的一句当属“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在感慨自己内心忧愁无人能懂的时候引用这两句来抒发内心的愁闷。包括我曾经也吟过这几句诗。读了这篇《王风·黍离》之后,终于知道它的出处和典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