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梵文Avalokitesvara,翻译成中文叫观世音或观音。观自在就是把观音的法门修行成功了的功能。观音菩萨先是以耳根听外来的声音;再向内听,听无声之声,达到六根互用、六根清净,对其境界不产生执著,所以叫做观自在。
观
任何修行的方法都叫观,有对外观及对内观,也可直接观空、观无。此处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观空、观无、观不动性。观是要通过六根用心来观。譬如,观呼吸是我们的身体在呼吸,但是要用我们的心来观;作不净观,观的对象是皮囊身体,但还是要用心来观。所以虽然是以六根加六尘作为观的对象,但实际上一定是用六识的心在观。也有用心观心,像猫捉老鼠的修行方法,看看自己的妄念而不用六根六尘。没有身体的人是无法修行的,在三界之内的众生,只有人可以修行,虽有部分神道、天道、鬼道、畜生道的众生能听法,也能接受佛法,但因为六根不具足,力量用不上,所以不能修行,故说“人身难得”,应要好好珍惜。
修观一定要用六识、六根、六尘。就是参禅、参公案、参话头,也要用到六根。大菩萨没有一定的身体,也无一物是他的身体,却由于处处都是他的身体,所以能够观自在。
观自在的意思有二:一是对自己已度一切苦厄,已经修行成功了;二是无处在无处不在,无处不能顾到众生。《心经》中所讲的观自在是第一种意思。
自 在
自在是不受影响,不考虑自己的得失、利害。
以菩提心修行,以慈悲心广度众生,就是自在。一个能自在的人一定有真正的智慧,如此才能到达解脱的彼岸。
许多人希望得到自在、得到解脱后再广度众生,这是不太正确的;只考虑自己本身的利益,反而不能得自在、解脱。唯有放下自身利益的考量,以慈悲心广度众生,才能得真正的自在、解脱。
菩萨或大乘的修行人,做任何事都要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受施时就坦然接受,以广度众生为回报;布施时就慨然布施,不求回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损失,只是勇往直前地去做对众生有益的事,如此就能得到自在的利益。
转载自南京鸡鸣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