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思维训练 2.意义

            第二节 意义

      糟糕的术语是清晰思维的敌人。

                                  ——沃伦·巴菲特

      空洞的言辞、定义、建议、表述或目标对我们毫无用处,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正如对待知识一样,只有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其价值,所以,万事万物只有理解后才有意义

      理查德·费曼的父亲梅尔维尔 曾教导他事物的名称与内在意义之间的差别, 他说 : 看到那只黄颈画眉鸟了吗? 德国人叫它 Halzenfugel, 中国人叫它画眉, 即使知道了这些名字后,你对这只鸟仍然一无所知。你知道的无非是这些国家的人如何给这只鸟命名的。这只画眉鸟能鸣善唱,还教会小鸟飞翔,夏天到的时候,在乡下飞得很远,但没人知道它们怎么会找到回家的路。

      这段话能否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丝启发单词和名字并不能组成知识,单单知道事物的名字不能帮助我们理解。理解意味着能够融汇贯通和灵活运用,为了达到理解的目的我们可以“追根究底”。费曼阐释说 : 一幅图上画着一只卷毛玩具狗,在狗旁边画着一只手,另一幅图上,这只玩具狗开始动起来。图的最后问  :“ 是什么让这只狗动起来了?” 现在,我们想要理解和学习的概念是“能量让它动起来了”......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上帝让它动了”、“灵魂让它动 了”, 或者“它本身就会动”。(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回答说 : “能量让它停止了。”)

      不妨这样来看 : 以上只是关于能量的定义,我们可以尝试逆向行动 : 比如换个说法 : 当某个物体能移动时, 是因为它有了能量 ; 而不是空泛地说 :“能量让它移动”......

      如果问一个小孩子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你首先应该思考一下普通人会怎么回答。回答可能是 : 因为上紧了发条,所以玩具将会慢慢松开发条,带动齿轮转动。这是开始科学教程的一个好方法。还可以把玩具拆开,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

      我认为,回答问题时给出一个空洞的教条式的答案是非常不可取的,这也是我们要学会的第一堂课。

      费曼还用另外一个例子来说明定义的空洞性 : “鞋底磨坏是由于摩擦力。”实质的内容是 :“皮鞋磨坏是因为它与路面接触,路面上高低不平、坑坑洼洼,与皮鞋刮刮擦擦,所以使得皮鞋底面慢慢脱落。”

      费曼还提出了一种可以检查我们理解情况的方法 : 不要用你刚刚学到的新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新词语。比如说,不用新词“能量”,告诉我们你对玩具狗运动的看法

      理解一件事物的“意义”需要我们观察并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举例如下 :

1·词语的意义 : 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什么?  内涵是什么? 是否有意义?  我们能把这些词、观点或者表述转换成日常化、有启示性的解释吗? 一个表达常常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以另一个事物作为参照物来判断和衡量它。

2·事情的意义 : 这件事产生了什么影响? 怎么样用日常化的语言来解释发生的情况? 它的过程和结果是什么? 发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这件事还蕴含着其他意义吗?

3·原因 : 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  有效果吗? 为什么有效( 或无效)?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 为什么它在这里奏效,在其他地方却失效? 是怎么发生的?  事情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什么因素使然?

4·启示 : 这个观察、事件或者经历的结果是什么? 它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5·目的 : 为什么我必须这样做? 为什么我希望它发生?

6·理由 : 甲为什么好于乙?

7·可用性 : 它的适用性如何? 能否帮助我达成最终的目标?

      丹麦物理学家尼·玻尔(Niels Bohr)表示 :“ 清晰的思维才会有清晰的表达。” 描述一个事物必须实事求是,运用通俗的语言和大众熟悉的观点。爱因斯坦说 :“如果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出来,说明你还没有完全理解透。” 要切入要点。问问自己 : 我想要表达什么? 造成误解的原因之一是某个词语对你而言是一种意思,对别人而言则包含着另外一种意思。

追根究底

      为什么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能在过去 42年间成功地把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账面价值增加了 3,700 倍? 而许多人却在投资中屡屡品尝失败?

      我们投资经济资产,比如企业、公寓大楼、农场或者债券等都是为了赚钱。这意味着什么? 什么才叫赚钱? 赚钱意味着什么?

    拿现金做文章。“我能拿到多少现金? 何时拿到这笔钱?”

      所谓赚钱,即未来收回的资金高于今天的投资。比如说,投资 100美元,收回 150 美元。

      决定经济资产投资回报率的是什么? 当年投资的价格收回的资金,以及撤资的时机。同样的 150美元,选择在 2年内收回还是在 10 年内收回有着巨大差别, 因为两者的年收益分别为 22% 和 4%。 投资收益的多少可以与其他可行的投资机会的预期收益进行对比。这意味着经济资产的价值利率的影响。如果利率发生变化,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利率越高,则价值越低。

    如果我们能够确定未来 5 年中,每年将获得 10 美元的 现金,并把无风险政府债券收益率 6%作为折现率,则资产价值大约为42 美元。这表明如果我们以 42美元价格买进,则每年平均收益率大概达到 6%。如果以 30美元的价格买进,则收益提高至20%.资产价值(42美元)与我们投资的价格相差越大,则年收益越高。

      沃伦·巴菲特说 :“ 我们把每个项目与无风险收益率进行对比。也就是说,我们寻找最有吸引力的投资。为了对当前价值进行估算,需要用到一个数字。很显然,我们经常买政府债券。所以,它成为了衡量的标准....用来对比其他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 : 油田、农场等等。”

付出切勿高出回报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 :“ 我觉得人类的许多痛苦都源于对事物价值的错误估算和过高的期望。”拉罗什富科( Fra- ncois VI, duc de La Rochefoucauld)的一大信条是 : “能 力的高低体现在对事物真正价值的全面评估上。

      投资经济资产时,我们必须对这几个关键问题了然于胸 : 未来收回的现金是多少?何时可以兑现? 为了了解资产价值以及某价位上的预期收益,我们还需要了解其他什么因素? 沃伦·巴菲特说 :“ 总之,你需要对企业价值进行估价,是价值 4 亿、6 亿还是 8 亿美元——然后把估值与它本身的价格进行对比。”

    约翰想买下一个冰淇淋店(这里所指的小冰淇淋店或是在 10亿美元企业中 100 股的投资并不重要,其他同理可推)。  这个交易划算吗? 它取决于约翰出价以及后来从冰淇淋店中获得的现金贴现值。约翰可以获得多少现金? 何时能够获得? 它依赖于小店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的数量和时间,即在不伤害小店当前竞争力的情况下在何时可以抽取多少现金。

      沃伦·巴菲特表示,关于“现金流” 的数字经常在华尔街报告中出现 : 这些数字通常只包括 : (a) 账列盈余加(b) 折旧,损耗,摊消等其他非现金成本,但却未扣除(c)  用于工厂和设备等年度平均资本支出等。大部分投资银行所提供的介绍手册也使用类似的欺骗手法,这等于是暗示所介绍的企业就像是 商业世界里的金字塔——永远历久弥新,不会被取代,不用维修或者更新

      为了保持业务或维持公司既有产能和长期竞争力,常常需要一些现金用于工厂和设备的再投资以及用于增加运行成本加等。举个典型的例子,一些零售店需要安装空调,因为其他零售店都相继做出了该投资。虽然这项投资没有增加额外业务,但没有它,小店就会失去顾客,从而丧失竞争力。

      巴菲特同时表示,我们必须对以下数据提高警惕 :“当一些公司或者投资专家使用例如‘EBITDA’(未计利息、 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和‘预编报表(proforma)’时,他们想让你不动脑筋地接受那些有误的概念。

      他接下去说 : 大力鼓吹 EBITDA(即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 前的盈余) 的观念是一项危险之举,这想象暗示说折旧根本就不算费用的一种,因为它是“非现金”支出。这根本就是一派胡言,的确,折旧是一项很不起眼的费用,因为它的现金支出早在资产还未发挥效益之前就预先支付了。现在假设你在 年初就预先支付公司员工未来 10 年的薪资报酬( 就好象是支付现金 购买一项使用年限达 10 年的固定资产一般),那么在接下来的 9年之间,所有的薪资报酬都将变成一项“非现金”的支出费用,会计上系作为预付费用的减项。在这种状况下,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敢说后 9年所记录的费用只不过是会计上的形式而已呢 ?

      那盈利对于股东来说重要性如何? 约翰·伯尔·威 廉姆斯在 1938年出版的《投资价值理论》一书中曾写道 : 如果盈利不以红利的方式支付给股东,而是成功地再投资,以期为股东创造更高的复利...... 那这些盈利应当在未来转化为红利 ; 否则,它们就算作流失的资金...... 盈利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手段不能误认为目的。所以可以说,股票的价值体现在红利上,不是其盈利上。总之一个股票的价值高低在于你从中得到的资金多少...... 因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长期投资,而不是投机交易,而红利的派发需要几年时 间,并不像当前的工资那样可以随时支取。

      沃伦·巴菲特补充说 :“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现金流用于再投资,最好有把握在投资路上大有斩获。因为在未来某天,金融资产给你的回报必须高于目前的现金支出”.

    价值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吗?

    沃伦·巴菲特说 : 内在价值是一个估值,而非一个精确的数字,此外,这个估值还应随着利率和未来现金流预测的变化而变化。即使有两个人考虑的是同样的因素,但最终得到的内在价值数据并不尽相同,至少有微小的差别,我跟查理也不例外。

      事实上,使用精确的数据并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 而利用一些概率范围更好。

      对不同产业的价值评估是否不同?

      不管一个公司是制造电信设备、汽车或者糖果,我们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 我可以得到多少现金? 何时得到? 可见, 与金钱挂钩的名称并不重要。沃伦·巴菲特说 :你只需看看一个企业从现在到未来一段时期内产生的现金多少,并利用合适的贴现率算出贴现值,然后以低于该价格的价位买进。不必在意这些资金是来自于银行、网络公司,还是砖瓦公司......因为这些钱花起来是一样的.何必在电信设备上的投资 要高于砖瓦公司?钱本身并无知觉。所以,如果得到的收益相同,没有必要把更多的钱投资在一个看似光 明的企业上,如果以较低的成本投资一家砖瓦公司后得到相同的收益,何乐而不为? 关键问题是银行、网络公司或砖瓦公司具体的经济特征是什么。它能够决定你未来一段时间内收回的现金的多少。

      如果约翰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在小店上?

      我们必须考虑小店的投资和回报的时机以及利润的多少。许多“增长型”公司的投资者都知道,一些企业似乎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沃伦·巴菲特说 :“ 有时增长甚至对价值有破坏作用,如果前几年在一个项目或业务上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超出了几年后资金的贴现价值......增长仅是一个要素之一, 在评估价值时,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负面”.

      人们在预测未来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时是不是很容易出错?

      在伯克夏,他们试图以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沃伦·巴菲特说 :

首先,我们力求坚守我们自认为了解的企业。这表示它们通常相对简单且性质稳定,如果企业很复杂而产业环境也一直在变,我们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碰巧,这个缺点一点不会让我们感到困扰,就投资 而言,人们应该注意的不是他到底知道多少而是应该注意自己到底有多少是不知道的,投资人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做对的事,只要他能够尽量避免去犯重大的错误。

第二点,同样很重要,那就是我们在买股票时,必须要坚持安全边际,若是我们所计算出来的价值只比其价格高一点,我们不会考虑买进。我们相信 本·格雷厄姆重点强调的安全边际原则是投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沃伦·巴菲特还表示 :“ 我们试着...... 作出保守的预测。”他继续说 : ......要考虑到所有的变量,并适当保守地作出估算...... 在贴现率以及增长率等方面,对每个变量也不必走入保守的极端 ; 试着对这些数据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否则就可能导致错误。能做到这些就可以说成功运用了安全边际。

      伯克夏对待保险业同样如此。巴菲特举了一个例子 : 如果让我们对加州地区发生 6 级地震的可能性承保,我们首先要知道,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加州发生了约 26次 6 级 或更高级别的地震,不考虑它们是否发生在偏远地带。可以这样说,不管地震发生在沙漠抑或是没有造成任何伤害,我们现在需要开一个保险单,即为加州 6级或更高级别的地震承保。回顾一下历史,可以总结出 :“过去 1 个世纪以来,共发生了 26次地震。” 对于未来一个世纪地震次数的预测,我们可能要提高一点。这也是人的本性。但我们不会预测为 50 次——如果这样做,肯定没有任何保险业务。我们的预测稍稍高一点。如果让我来预测的话,我可能会预测 30 或 32 次左右的地震。思考完毕,我会在保费中加入安全边际。也就是说,如果我计算出 32 次地震造成的破坏达到 100万美元,我开出的保单价格可能会高出 100万美元,以保证安全边际。在每个水平层次上,我都力求保守一点——这样,在总水平上我才可以获得较大的安全边际。

      约翰如何能合理地估算出小店的价值?约翰应以什么样的价格盘下该店? 对未来自由现金流的合理预期是多少? 约翰大概能收回多少现金,何时收回?

      沃伦·巴菲特说 :“ 试着预测当前的出价和未来获得的收益、获得收益的把握以及与其他可供选择投资机遇的对比。” 同时表示 :“ 对于贴现率,我们一般以政府长期利率作 为基准...... 但如果利率显得过低,我们自己则把利率稍微提高一点。”他继续说 : “但有时贴现率并不能达到应有的高水平。”

      沃伦·巴菲特在 2003 年说 :“ 我们喜欢买普通股—— 如果价位非常吸引人......如果没有合适的价位,至少要看到它税前收益能达到 10%,否则,我们就退场观望。”

      我们假设小店未来运营状况与以往出入不大,约翰预期每年可以获得 30 万美元的现金收益。因为随时可以买到无风险政府债券,约翰利用政府债券收益率6% 作为折现率。他同时很清楚,自己可以把小店的利润以 6% 的收益率水平用于其他再投资。  所以,小店的价值为 500 万美元(30 万 美元 /0.06)。约翰的出价如果低于小店的价值,则会提高他的预期收益。但因为商业中的现金收入并不像政府债券的回报那样确定,约翰何必辛辛苦苦投资这 500 万美元?此外,既然坐在家里可以获得同样的回报,他何必费时费力? 所以,约翰并没有把握可以实现预期现金流,他应该基于安全边际的价格买下小店。

      如果约翰预期的回报率为10%,则该店的价值为 300 万 美元。 每个人应该使用自己心中的预期回报率。但不管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折现率,为了合理投资,不要忘了一定要从预期价值中取得可观的贴现值。

      我们大可不必追求虚假的精确。 沃伦·巴菲特说 :“我们认为过分追求精确无异于自杀。所以,在作决定的时候,我们留有安全边际——它充满吸引力——不必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他继续说 :“我们非常不精确....我们只关心有几成确定性..... .你可能会对我们不精确的程度感到诧异。”  查理·芒格说 :“ 我们从来不会坐下来仔细把玩数字,并对净现值进行折现...... 最后的决定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可以运用自己预期的折算率,也经常可以把投资机遇与长期国债收益率进行对比。但估算一些不可预期的事物的价值就显得毫无意义,因为我们需要确定性。问问自己 : 对于这些数据我有几成把握?  对于无法预期的东西,并不能用更高的折现率来弥补

      沃伦·巴菲特说 :  在预测企业未来走向时,我们把风险当作一个存在 / 不存在的对立问题。在我们认为对未来没有把握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它对别人同样如此。它只是代表我们心里没底——所以对我们来说有风险性的东西在行家看来也许并没有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选择放弃,因为我们不会仅仅凭预测行事,也不会搪塞 :“因为我们对此一窍不通,所以把现金流的折现率从7%提高至9%。”这不是好的解决之道.一旦通过我们设定的最基本的检验门槛,确定是有把握的事情,我们将对它的每个方面进行折现计算,总而言之, 我们只买自己有把握的企业。

      只要一有盈利,约翰就抽出现金吗?

      它取决于现金继续用于经营获利更多,还是抽回利润用于其他投资的回报更丰厚。如果约翰的现金收益用于冰淇淋店的再投资后,可以获得高于6% 的回报率,何乐而不为? 反之亦然。

      约翰自己开公司和在某个股份公司做股东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股份公司中,何时得到现金收益并不由他个人来决定。但在私人公司和上市公司都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即利润用于再投资后回报率平淡无奇,或者再投资的思路失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许多情况下,用于再投资的资金都被浪费了而有时及时抽取利润更有利。

      小店能产生多少现金流主要依赖于这三个变量 :(1) 销售额——以什么样的价位卖出多少冰激凌? (2)运行成本——生产冰激凌以及经营业务的资本为多少? (3)投入资本——需要多少资本来维持运营? 资本融资的负债股本比是多少? 债务的成本有多高?

    这些变量决定了商店投资资本的回报额.销售额、成本和资本需求主要是由市场需求与同类产业和替代品之间的竞争、在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上的优势、成本和资本效率以及运营效益等决定的。这意味着什么? 可以转化成这些简单的问题来解释 : 这家冰激淋店现在和未来都有能满足顾客的特色东西吗⋯(需求)?  其他竞争者目前或未来不具有、也不能够拷贝或得到这些特色吗( 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优势能够转化为企业价值吗? 比如说 :  为什么顾客舍弃其他而选择了这家冰激淋店? 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种类、口味、服务或价格吗? 顾客看重的是什么? 为什么有回头客? 未来几年他们的动机会不会发生变化, 或未来 10 年会有变化吗? 什么样的诱因会吸引或会赶走顾客?  存在哪些威胁因素?

      沃伦·巴菲特如此阐述他的观点 :以口香糖产业为实例(我们没有箭牌公司的股份. 所以我常常在课堂中以它为例) , 首先我们需要估算出未来  10- 20 年内口香糖产能的增长,并对箭牌公司定价弹性的高低作出预测同时还预测出箭牌公司未来面临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的风险为多少——要一一进行预估....我们正在试着评价“护城河”以及护城河与价格弹性的互动,未来单位需求变化的几率以及对现金回报管理能力的高低...... 甚至可以说,你可以通过管理人在提价时对企业能否维持下去的担忧程度来衡量企业的实力......通过观察价格行为,你可以了解到一家企业在经济学上的耐久力。

对手能够淘汰小店产品或抢走其优势吗?

      如果约翰的小店旁新增了一家冰淇淋店而顾客认为两者的产品和服务并没有区别,顾客将选择价格较低的那一家。如果约翰以最低的价格出售冰淇淋,他是否有利可图? 当然有,前提是需求超出供应,或者约翰能够以低于其他竞争者的成本价格来生产和销售冰激淋( 当然前提是对方不会亏本经营)。约翰必须以比竞争者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资本配置效率来经营。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资本不仅能够让他保持低价位,还能够赚钱。

    商店管理的重要性如何?

    现金收益的多少和取得现金的时机取决于能力的高低和管理的诚信度。管理的好坏影响企业的效益,进而影响业主的收益。它可以影响资本使用的领域,也会影响资本的再投资

      谈到诚信问题, 沃伦·巴菲特的这番话堪称经典 : 我的一位朋友说,在用人时,他们看重三件东西 : 才智、干劲和品德。如果没有最后一点,那么前两点中的任何一点就足以让你烦恼不堪,的确,如果你的雇员没有品德,你就祈祷他又笨又懒吧,否则,如果他既聪明又能干,你就有无穷无尽的麻烦了

      一个企业可能会寻求价格上巨大的安全边际,但如果没有卓越和诚实的管理,这种边际将化为泡影。历史上这样的故事不计其数 : 伟大的企业最后葬送在糟糕的管理上。问问自己 : 这家公司有注重于价值出色而又诚实的管理吗? 他们能够为股东着想支配自由现金流吗?

      但在一些产业中,即使有卓越的管理也无济于事。 沃伦·巴菲特分享了他个人的经验 : 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其他企业的观察得到一个结论  :  在一项优异的管理记录背后(从投资报酬率来衡量), 你划的是什么样的一条船更胜于你如何卖力地去划( 当然.不管一家公司好或坏,努力与才能也很重要). 几年前,我曾说 :“当一个以管理出名的专家遇到一家没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时,通常是后者会占上风。” 如今,我的看法一点也不变,当你遇到一艘总是会漏水的破船,与其不断白费力气去补破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之上。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例子,了解“ 追根究底”这一概念。 这次,我们要运用化学中的一个模型,锁住一个经常被误用的词——熵(entropy)。

      凌晨3点 54分,发生了 6.5级的地震,洛杉矶人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为什么地震会摧毁这么多的建筑和生命为什么咖啡不会一直热下去? 这就涉及到我们生活中自发性(在化学中意为“自给自足的无需能量输入”)物理或化学事件。热饮料中的温度归因于分子的快速运动。它们在( 相对较冷的)  环境中与运动速度较慢的分子发生碰撞,促使后者加快了运动。而能量也就在此过程中从热液体中释放到杯子上、空气中,通过空气的流通,传送到较远的范围。这就是能量的本质。在我们把球扔到地板上能量就转化为了动能(即物质运动得到的能量)。 术语的表达不是最重要的, 事物的实质内涵才是。如果没有外部阻力的话,能量会释放,从而开始发散。这也说明了铁生锈发生飓风和物体破裂等现象的原因。为什么一辆高速行驶的卡车撞向砖墙时会造成巨大破坏? 这是因为它有释放动能的倾向,但是是以灾难性的方式进行释放的。

      地震同样如此。地壳在蓄满能量、表面炽热的地核上方缓慢运动,地球压力增加,导致突然间释放。其潜在的能量在地球运动时转化为动能。一旦这种摧枯拉朽的动能被释放出来,则震中方圆几公里范围都会受到震动。因为能量在不断散发,不仅建筑被摧毁,而人也在此过程中被毁灭。

      我们的生命也依赖于能量发散。每一分每一秒,我们体内的化学物质(由食物和氧气转化而来)维系着我们的心跳。我们的肺吸进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我们自己也是能量加工的机器,而且必须释放能量,这样才能保持身体温度和生产化学物质,从而保证心脏跳动、肌肉工作和肺部活动。如果这个过程严重受阻——比如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故,如地震——则意味着死亡。

      当你听到 6.5  级地震时, 它意味着什么? 里氏震级是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里克特创立的,用来衡量地震规模大小的刻 度,它是由观测点处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常用对数演算而来。地震规模每上升一个单位,则意味着地表运动产生的褶皱(Fold)增加了 10 倍,比如说,7.5 级的 地震产生的地表运动是 6.5级地震的10 倍。因为是能量产生了破坏,能量释放的不同导致了破坏的等级。震级每相差 1 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 32倍。7.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概是 6.5 级地震的 32 倍。

      自 1900 以来,美国最高级别的地震发生在1964年的阿拉斯加州。地震级别为9.2.级地震与6.5级地震的能量大小有什么区别?前者是后者的 11,220 倍。也就是说, 一个 9.2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 11,220 个 6.5 级的地震。 这也解释了大地震毁灭性的力量。

      “继续拿能量说事。”

      熵是计算能量释放的多少或释放的范围——在某个特定的温度下的一个物理变量。但它常常会被误用来解释各种各样的“ 混乱无序” 状态。当然,生活中不乏混乱无序的状况—失败的人际关系、繁杂的社会问题、乱七八糟的桌子和房间等,但熵却与这些东西毫无关系。它只是对物理能量从集中到释放的一种科学计量单位。

      房间不会自己变得凌乱,需要外部的能量。这是因为集中在我们肌肉的力量被释放出来,使得桌子乱七八糟。同样,文件也不会自己释放能量。 正如化学家 弗兰克·兰贝 特教授所说的: “ ‘物体自己不会杂乱无章’的正确性就正如银行出纳员‘ 会乖乖把钱交给 没枪的抢劫犯’ 的天性一样。”

      能量的发散解释了金属会上锈、东西会磨损和断裂的原因。因为能量总是从集中到慢慢发散,所以物体和化学系统会逐步衰败崩溃或毁灭,但这不是一日一时的工夫,而是时间和能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用的结果。反应需要一个小小的刺激(或者活化能).汽油需要火花或者火苗的作用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 我们需要火柴来点火。比如说,需要火苗才能让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使得热气球“兴登堡”飞船燃烧。在热带海洋地区, 飓风的形成需要风和温暖潮湿空气的运动。此外,钢铁生锈是氧气和湿气作用的结果,木头朽坏也是能量作用的结果,但这种过程可以推迟。比方说,如果我们可以在钢铁表面涂上漆防止生锈。漆层表面防止了氧气和铁的直接接触,阻止了反应过程。

      以上例子表明,通过追根究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864评论 6 49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0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70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76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6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7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04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2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1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80评论 3 31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2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