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面对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当他哭闹不止、固执地和你对着干的时候,你气得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到他的脸上或屁股上,或者马上强行纠正他的行为,逼迫他服从你的指令?其实你如果这么做,就错过了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敏感期,在他以后成长的过程中将会很难弥补,影响他个人心智发育水平的提高。
何为成长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博士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且很有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蒙台梭利把儿童呈现这一现象的关键期称之为敏感期。
敏感期是学习、教育的关键期,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时期,假如孩子能顺利度过,他的心智水平便会上升到另一层面。
最让家长头痛的莫过于孩子在三四岁时表现出来的执拗和仼性。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处在执拗敏感期。
“执拗敏感期”是幼儿在3岁左右出现的秩序形成关键期中的其中一个敏感期,处于这时期的孩子会让人感觉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而且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提出些过分的要求,并且往往难以变通,有时甚至会非常执着,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比如说有时候孩子会坚持自己做某一件事,一旦大人帮他做了,他会非常愤怒,非得自己重来一遍。因此又被称为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执拗期特征
1. 我的事情我做主
处于执拗期的宝宝思维先于行动,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要求做事,而且什么事都开始尝试亲力亲为,不管自己是否有没有做这些事的能力,先去做了再说。勺子还用不太好,也要泼泼洒洒地自己吃饭,不让他做,就会哭闹;衣服不会穿,要自己穿,穿不上恼火了,就发脾气。这个阶段的宝宝什么事情都是“我说了算”。
2. 我不赞同你的意见
3岁左右的宝宝往往会显示出特别任性的一面,而且特别喜欢和大人对立。你说走快点,他就站着不动了;你说肉很有营养要多吃点,可他偏要把肉挑出来扔掉;你说这个东西不能碰,他却偏偏要去碰。反正大人说什么,他都持反对意见,而且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这个阶段的宝宝什么事情都是“按我说的做”。
3. 我的最爱是个“不”
“不”字大概是在宝宝执拗期说得最多的一个字眼了。你问“好吗?”他会说“不好”;“宝贝,我们到那边去玩吧”,他就接“不要”;不管是生活中的事情还是学习过的儿歌,他们都喜欢将它变成反面的。
4. “哭闹”是我的武器
宝宝的执拗期,有很多的要求和表现在大人们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如果宝宝们的要求得不满足,他们又会大哭大闹。当大人们,尤其是父母们面对孩子的哭闹时,总是以父母“投降”收尾,这就更是促进宝宝们的执拗表现。
父母应了解执拗敏感期形成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与孩子和平相处,让他们顺利过渡这一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他的生活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探索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他发现自己与世界并不是一体的,而是分离的,他体验到了自我的强大力量,敢于向父母挑战。于是,孩子就进入了与父母"作对"的反抗期。
如何应对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呢?
案例一:
3岁的小宇上学前固执地要找他的蓝色小汽车,给他一个黄色的,他说不是,给他绿色的小火车,他生气地把小火车扔到地上,找不到蓝色小汽车就是不肯走。父母快要崩溃了,眼看上学就要迟到了。于是爸爸提起手对着小宇屁股就是一顿打……
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已经建立起了秩序感,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是这样的:凡事都要听我的,我说了算。如果父母拒绝他,他内心建立起来的秩序遭到破坏或挑战,他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就会哭闹不止,与父母作对。
应对策略: 1.理解 2.变通
蓝色小汽车对于小宇来说是他的心爱之物,就像大人的手机一样重要,因此他在出门前要寻找小汽车是可以理解的。父母不必上纲上线,认为孩子仼性不讲理,而去制止打击他这种行为。如果父母以强硬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感觉很委屈很难受,从而哭闹反抗得更厉害。假如父母能对该子的执拗行为多一份理解,顺从他的要求,以此减轻孩子内心的焦虑不安,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案例二:
4岁的多多平时吃饭或上厕所都会洗手,可是最近不知怎么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怎么叫她都不肯洗手。每次因为洗手这件事,多多的妈妈都会大动肝火,逼着女儿去洗手,可是女儿就是不干。当妈妈强行给她洗手以后,多多哭闹不止,连饭都不吃了。
其实在执拗敏感期,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正常的,如果父母硬要强行让孩子洗手,孩子会反抗,也会感觉很痛苦。只会让孩子对洗手这件事更加排斥,还会影响到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在这场洗手与不洗手的"斗争"中,孩子感觉自己"失败"了,感觉到自己的弱小,就会很受伤害。
应对策略: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利用“有限的选择”技巧,让她自主地去洗手。”宝贝,再过五分钟咱们就要开饭咯!你是想要现在去洗手呢还是过两分钟再去洗呀?”
这个成长阶段是无法避免的,面对着处于执拗敏感期的孩子,家长双方要保持意见一致,切忌一个扮"白脸",一个扮"黑脸",这样会使孩子向扮"白脸"一方靠近,加剧自己不听话的行为,使执拗敏感期延长。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双方保持教育观点的一致,心平气和地接纳理解孩子的想法,对他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才会顺利地度过执拗敏感期,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