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想说话,朋友圈发的也少了,心情也是平平淡淡,没有多么欢喜,也没有什么不开心,我想我需要一场旅行了。
腰疼了好多天,和妈妈说,被她一顿数落,而后挂断电话,这样的事情习惯了,挂断就挂断吧,生气就生气吧,人生好像是个被恶搞过的线团,永远找不到答案,也许只有狠下心来剪断些什么才能重新找到头绪,可是又不舍得,还真是矛盾。
我常幻想那些被父母的爱满满的包围着成长的女孩内心是什么样的,被妈妈骂一顿,会痛彻心扉的哭吗?转眼间能若无其事的撒娇卖萌吗?
“妈妈”这个词是一个充满爱的词啊,可是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呢,只是现在感觉不到吗?
有时候我会反省自己,要想土地上不长满杂草,那就给他种满庄家,努力去搜寻记忆里温暖的画面,有爱的画面极力去证明自己是被爱着的,至少是被爱过的。
妈妈起早给你做早饭,妈妈辛苦供你读书,妈妈殷切盼着你有个自己的家,是啊,妈妈很辛苦,可是总是有另外一个声音在嚎叫,这些事情,别的母亲做不到吗?
心里还是有怨啊,特别是在因为小事被指责的时候,还是有怨的。
这世界真的有这种复杂的关系,一边感恩一边怨恨。
可以不感恩嘛,就当是普通朋友,你真的需要我的时候我会支持你,物质的,精神的。你没那么需要我的时候,咱们像普通朋友一样互不打扰,也互相关怀,没有指责,没有抱怨,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
平静,释然,既往不咎,有时候这些问题仿佛不存在了,告诉自己都过去了。
可是,我发现这几年,我开始不会想他们,哪怕是一人痛哭的深夜,哪怕是想和人聊聊天找找温暖,拨通的电话是朋友的也不是他们的,例行公事的问候完全靠想的起来想不起来,也没有真的那么关心他们听不听话好好吃饭,有没有吵架。
好在我不是独生女,他们有其他的孩子可以聊解忧愁,我也就没有那么自责了。
我还是怨的,十几岁被迫寄人篱下,受的委屈只能自己消化,没有人说,因为尝试说过,没有人替你撑腰。
我还是怨的,高中三年无数次因为上学的花销不由分说得被数落,一个人在宿舍嚎啕大哭的记忆,我真后悔那时候那么恋着校园,不然也能做个没心没肺的快乐的小孩儿。
我还是怨的,多少次痛苦的记忆都不及那一次,我刚毕业来北京,她来看我,争论——和好后午睡,妈妈却在我睡着的时候悄悄的走了,那时候,我都23岁了,可是还是有一种被母亲抛弃的心痛。
30岁之前觉得自己的母亲又伟大又无私,30岁之后却有了另一种看法,不愿意承认,也不想捅破,只希望自己能够从这无形的牢笼中挣脱,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将来也能做一个正常的母亲。
她年纪也大了,按说该忍着,让着,可是啊,可是,如果注定要有一个人受委屈,为什么是我呢?30年被她掌控的人生还不够吗?
要孝还是要自己?这本不应该需要取舍啊
但是你要孝你就要接受那些无端的指责,莫名其妙的抱怨,没有道理的委屈,这些东西加上那些深植内心的痛苦记忆能在一瞬间打垮上一秒还活蹦乱跳的自己,毁掉的也可能是你奋进全力去争取的下半生,这还是那个牢笼,你跳不出来就没法做自己,更没法成为一个好母亲。
很多纠缠不清的事情,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到此为止。
父母子女的话题,这负面的东西与别人而言大概没有什么意义吧,发个牢骚,该面对的还得面对不是,能跑了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