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满星光的夏夜,地坪白茫如昼。屋前的池塘蛙声一片,虫鸣令人欢愉。切潲的机子有规律地发出“哐哐”的声响,夹杂着父亲锯木头的噪音。院子里孩子们在追逐嬉闹……童年无忧的记忆便是从这样的情境开启的。人生乐事众多,我独爱这样星星点点的夜晚。因着那些年,我能感受到——无声的爱!
八零后的我们,出生在并不富足的年代。然而,庆幸的是物质的匮乏并没有剥夺我们享受幸福的权利。前半生已过,打开记忆的匣子,最动人心弦的还是那段童年时光。如今细思,那些年是父亲无声而宽厚的爱给了我快乐自信的资本。是的,我的父亲,他以我为傲,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给我最强大的力量。是他,给了我勇气和信心!我非常赞同那句话——孩子性格的塑造多半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是忠厚老实的人,不善言谈。但他在行动上从来不吝啬对孩子的爱!从我没有记忆的事情说起(长大后爸妈经常提起),便要追溯到我刚出生的那一年。邻居小三叔说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小得像只鸟儿。能想象那时候的我身体孱弱,抵抗力差。所以,没多久就因为拉肚子脱水,父亲把我抱到医院时医生说没救了,让往回抱。父亲不甘心,就抱着我去找了一位老先生,给开了土方子。福大命大,喝了三次人参水活了下来。母亲给了我生命,父亲的一念之差再次挽救了我的生命。正因如此,父母亲对我身体的照顾费尽了心思。父亲跟爷爷到深山里找了很多野生的东西回来给我补身体,后面才慢慢地长大了些。后来我有了自己的记忆,总是记得自己发烧的时候眼前全是各种彩色的小灯泡。然后,父亲就会背着我去街上找门诊的医生。我永远都记得我趴在父亲的背上耷拉着脑袋,看到的是柏油路在路灯下泛着的白光……再后来,我长大了,背景离乡外出求学,父亲对我更是担忧,怕小小的我没法照顾好自己。怕我提不动洗澡水,怕我感冒发烧不知道看医生、怕我舍不得吃好的饭菜……从1997年上初中开始,父亲就经常给我写信,几乎每一封信都会重复地叮嘱我要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不能太节约。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感恩他们的辛苦付出。我深知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深知父母亲的珍视。因此,无论遭遇何种境遇,我都会热爱生命、善待自己。
没错,那些年,父亲用无声的爱呵护了我的生命。我其实更想说的是,那些年,父亲用无声的爱滋养了我的心灵。是父亲的爱让我的生命变得顽强,也是父亲的爱让我的精神变得充实。父亲言传身教,让我没有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没有遗憾。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给我启蒙教育,教我计数、拼音、汉字、组词、造句……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玩具就是家里的小黑板和粉笔。是父亲的正确引导让我爱上了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和自信。未到5周岁父亲打算送我去上学前班,到了学校教育组,报名的老师看了看我说我太小了,还不能上学。可是小小的我求知的欲望强烈,就是想上学。后来那位老师说如果我能从1数到100就让我去报名。我很激动地开始认真地数数……数到50多的时候老师说不用数了,去报名吧。就那样开启了我的求学之路……那时候真的觉得读书上学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搬张小板凳和小桌子到屋前地坪上写作业。作业完成了才会去玩耍!从学前班到小学毕业,总共七年的时间,我与小伙伴们都是边学边玩度过的,快乐多过烦恼。再后来,小学毕业考,很幸运地考上了重点中学,那是大家口中的“最高学府”。父亲也觉得高兴,他的付出和我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但父亲仍然告诉我一句话——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13岁上初中之后我就是寄宿生了,第一次离开家人万分不舍,天天以泪洗脸,甚至不敢想念家人,越想哭得越厉害。那时候家里没有装固定电话,父亲就给我写信。我就总是盼着父亲的来信,对我而言,那是“良药”,可以缓解我的思亲之苦。在父亲的安慰鼓励下,我慢慢地学会了独立。生活上学会照顾自己,精神上学会排解孤独、克服恐惧、结交朋友……可以说,我思想的成长、心灵的成熟之路便是从那时候开启的。父亲的人格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给了我许多正面的能量,让我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三观雏形。在学习上,父亲用自己的方式方法鼓励我引导我,没有让我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自卑的心理,而是很坦然地面对压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都能勇敢地面对。在中考面临选择的时候,父亲尊重我的想法。我感恩自己拥有这样一位民主的父亲,他从来不会强迫我去做违背我内心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他知道我的心意是符合常理的!所以在后来的文理科选择,还有高考填志愿,包括后来大学毕业找工作,还有恋爱结婚……人生中所有重要的选择时刻,他都郑重地交给我,而他只是作为过来人会给我建议让我自己去参考。
父亲从未用言语表达过爱,但我却能时刻感受到这种无声的内敛的爱。是父亲这种特殊的温润的爱让我的精神得以成长,让我的心灵得以修炼,让我成为可爱之人。我自信自己拥有爱人的能力与被爱的权利,而这些都是因为在那些年成长的过程中深受父亲的影响。我有两个受益终生的习惯,要再次感谢父亲。一个是阅读的习惯,爱上看书,是因为儿时的记忆中父亲的床头总是会放一本书,他喜欢在睡觉前翻看几页书。现如今,56岁的父亲还会看书,他不光看还会去研究。上次回家,听妈妈说他已经做了好几个笔记本的记录了。这种学习的精神我觉得很鼓舞人心!另外还有一个习惯是写日记,爱上写作,也许跟父亲在给我启蒙时的教育有关,也许是因为那一年父亲去九龙工作回来送给我的一本《小学生作文》有关。阅读写作,本就相关。也正是因为这两个习惯,我在小考、中考、高考中都让语文成为优势科目,帮我拉回了许多分数。否则,也许后来的成长轨迹都会不一样!
其实,我跟父亲很相像,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所以,我之前也属于那种把情愫放在心底的人,也从未在口头上对父亲表达过情感。对父亲的依赖是每个孩子的本能吧?小时候父亲把我送到外婆家住,可是父亲刚转身离开我就开始想念了,撒腿就跑出门去追……最终还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回家了。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外面读书,父亲把我送到学校后报好名,趁我在阿姨家午睡的时候回去了。我醒来后只能偷偷地流眼泪,因为那一次我不可能再追回家里去了……再后来上了高中甚至到了大学,我依然会特别地想家,想念亲人。那种无法克制的情感就是一种很自然的对家的依恋之情吧!
回忆那些年,父亲给予我的无声的爱,那些浸润我灵魂的爱,我心怀感恩。感谢命运的安排,让我做您的孩子,接受您的恩泽,给我快乐幸福,给我塑造了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我拥有是非的判断能力,让我明白自身的价值所在,让我学会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拥抱生活、热爱生命!爸爸,请放心!无论我在哪儿,都是您跟妈妈的好女儿,永远都是。我爱你们,祈愿你们身体健康、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