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亿:中国文化中的君子


高晓松谈日本,谈到他自己的一个发现,认为日本的精致生活,因为日本这个社会一直秉承着从上到下的改变,而中国恰好相反,一直以来是从小到上。高晓松说宋朝的时候还开设画院。但明以后宫廷文化越来越俗气。明朝的皇帝修道斗蛐蛐做木匠。到了清代,干脆把戏园子放到宫廷里。宫廷放戏园子也不是从清朝开始的。唐朝就有,比如唐明皇所办的梨园。

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里说,中国文化的没落从秦汉之际就开始了,因为之前做老大的是贵族,后来做老大的都是豪强(流氓)。随朝的牛弘则统计,秦朝到南北朝,中国的文化就遭到了至少五次大的浩劫。其他小的冲击与毁坏不计其数。中国文化衰弱到什么程度呢:以致印度的佛教文化可以大摇大摆传入进来。风靡一时,填补信仰缺失。

本来中国人文明成熟,老早就摆脱了迷信困惑。比如孔子的子不语。但社会动荡,务虚的风气一度甚嚣尘上,并渐渐成为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基因。佛学到了中国,很快被改造成为完全中国化的文化。实质还是务虚,禅宗大行其道。没有核心的坚持,也没有伤筋动骨的苦修。只是空谈而已。所以大家不认真,也认真不起来。阳明学大行其道的时候,读书人们束书不读,到处游荡闲谈。

柳诒徵认为科举对于中国的伤害很大,因为过去对于学问的追求是道义,而因为科举,则对学问的探讨,让步于名利薰心。但道义止步于人的本能,没有外部的刺激压迫与诱惑,又如何让从残酷艰苦的生活当中抹干眼泪,咬下牙关坚持性下去。中国人的通透,其实老早就明白了。比如大家都懂死很容易,忍辱负重其实很难。所以在世俗性的方面,中国人独步天下。

世俗性体现在什么地方上呢,便是大家对于秩序的爱护。换个角度想,假如没有一帮人对于秩序的爱护与维持,这样散漫的民族,如何几千年可以屹立不倒,即便在亡国的情况下还能恢复过来。所以,有些话不能说死,实用性的东西与崇高的荣誉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五代的冯道老被人骂成千年墙头草,他一辈子改朝换代都跟着换东家。但他是怎么换的呢,一看情况不对,就赶快跑到衙门里保护住典籍。所以他讲,自己是为保住中国的文化而活着。

思考多一些,看东西多元一些。处理事务圆融一些,面对天崩地裂相对淡然一些,

所以精英治国是中国的传统。台湾的陈明通骂韩国瑜说,没有道德感只求温饱无异于禽兽。这是孔子对于君子的勉励,孟子呢,又加以强调了一句,他说,这个只对君子要求,庶民可以排除掉。

所谓君子,和精英还不大一样。君子是理想,精英是实务。大致上是电视上广告和拿到手的实物的区别。然而精英,是华人世界几乎每个主流家庭的自我追求,君子就不见得是了。

心中不再怀有天地,而只是对于精美的酷爱。追求知识的积累与兑现。而不懂得运用智慧。嘴上说有诗与远方,但逃避也是一种苟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像往常的周六一样,忙碌,充实。美术课,钢琴课,作文课,一天的课程安排的满满的。下午三点半以后,全部...
    梓墨麻麻阅读 1,118评论 0 0
  •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偏偏安排了培训,一心惦记着去老师那里画画,不知道怎么熬过去的不让看手机的4小时。 观察反复观察,...
    清溪有画阅读 3,833评论 10 8
  • 读《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有感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讲述了几则生活中的小故事。其中一...
    惬意永不放弃阅读 1,878评论 0 0
  • 《迪森安全侠》刘金: ❷⓿❶❽春季"奋斗者"号 ✈️ 启动第十四周✈️ ! ✅ 5月26日✅ "安全无终点,教育...
    迪森刘金阅读 1,5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