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和救助对象深入接触后的几个额外的思考:
1. 苦难也是一种舒适区,沉浸在痛苦之中也会给人舒适感,宁可痛苦着,也不寻求改变,因为改变代表未知。明明故乡使人伤痕累累,但因为它所带来的“熟悉感”,却让人无法分割。扭头就走是需要强大的勇气的。(就我本人来说,当年离开故乡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扩展来说,冲破习惯非常的难,也许在一些事情上我们可以做到,但也会在同样的点上栽跟头,如果它不是痛苦呢,如果它是可有可无的无关痛痒的,我们还会寻求改变么?
2. 重复着自己的苦难有另一个好处:给自己的现状找借口。看到任何人从泥坑中奋起的例子都没用,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人家的泥坑没有我的深,所以我深陷是必然的,没辙。(也会提醒我,少顾念过去,自己如何出自底层,真的没什么意义,是为了强调自己的不容易?博得他人的赞美?没劲,还是放眼当下和未来吧。)
3. 要尽可能的减少内耗。关注于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时间和精力都要用在刀刃上,寻求自己的成长。不用太在意别人,也不用太在意自己。一种充实的生活,真的没那个闲心搞那些没用的。
4. 别在还没做一件事时就说“我不行”。不去试一试,永远不行。继续陷在泥沼里怨天怨地怨自己,现状并没有一丝一毫改变。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就是当下,马上,立刻。
5. 长时间接收他人的苦难过往,确实有点累,我得承认这种他人输入的负能量对我的负面影响。而对于倾诉者来说,不停地回顾过去的细节,就像掀开结痂的伤口,难道就爽吗?那么多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这点儿脑容量干点啥不好呢?想让他人同仇敌忾是可以理解的,但万事皆有度。而且愤怒无用,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不行动,啥都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