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第一次来到了深圳,从老家坐着硬座车一路颠簸,24个吃睡都坐着,人生初体验,不是太喜欢。但是可以见到远在深圳打工的爸妈,很开心。留守儿童进城见了。
夜晚十点下了火车,拿着大包小包一路跑至公交站台,一上公交好多人,记得那时候手机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功能,不会每个人低头刷机,印象中的他们很疲惫,车上短暂闭眼休息,或者给家里父母打电话说升职了......下车的时候手里拿着或身上背着包,低着头大步地走着,那时的我16岁,不了解这就是所谓的加班到深夜的工作者,不拖泥带水的语句、步履匆匆的前行,高节奏化城市的人们都这么累吗?也许是吧!上高中的我开始在飞驰的公交车上自问自答,告诉自己:上完大学也要来这座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天早上起床, 浑身酸痛,24小时硬座留下的后遗症。不想起床看着妈妈傻笑,有妈的孩子不会孤单,我们一起去了大小梅沙玩水,我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和爸妈一起去爬山,弟弟像个小猴子一样跑上跑下。原来我们北方老家吃的馍应该叫馒头,知道了杨桃还有臭臭的榴莲,和弟弟牵手去买刚包装好的特价水果、坐在广场上面看大屏幕看免费的电影,一切的一切,十年后的我现在仍铭记于心。弟弟还会和我一个床上睡觉,临走的前一晚因舍不得还偷偷哭泣。这些都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千金不换。
第一次离开深圳,远离了爸妈,心里很多的不舍,我想再来深圳,因为我的爸妈和弟弟在,有爸妈和弟弟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没有留下照片,没有记录当时不谙世事的黄毛丫头怎样哭泣地再次与父母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