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子女,当我们的父母不说的时候……
小时候,我们不清楚自己做得好不好,我们在敏感地观察他们的表情,判断他们的心情怎样。
稍大一些,我们忙碌自己的生活,也学会他们的不说,我们彼此在意,相爱,不想对方担心,也不想成为彼此的负担,因而,我们只说一些表面的话,如“天凉了,早晚注意加衣服”“多喝水”我们不曾碰触到彼此的心,彼此在自己的世界里为对方好,同时,也在自己创建的世界中孤独着。
我们因为自己的生活,家庭,孩子,工作,有些焦头烂额,自顾不暇,我们不敢于多地与父母谈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害怕,害怕自己生活的负担让父母担心;我们害怕,害怕面对父母为我们担心勾起的‘我不够好’‘我应该更加强大’……因而,我不说,创造着疏离,以这样的方式保护着关系。父母不说,害怕他一点点的流露会在我原有的负担上增加一丁点,他们以为这是他们可以爱我们的最好方式。就这样,我们彼此爱着,彼此失联,彼此错过。
直到有一天,父母老了,离开的时候,我知道他有遗憾,明白他的遗愿,我便哭泣。只是,那个时候的哭泣,为了谁已分得不是那么清晰。
作为父母,当我们的孩子不说的时候……
在我们的孩子很小,当他不说的时候,我们会各种试探,猜测,试着去了解他,明白他;或者用我对他的了解去一点点地验证,我们希望他可以说出来,因为我们相信憋在心里,成为负担,会让他不开心。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可以开心。
孩子稍大一些,当他不说的时候,我用以前的方式去关爱,试探,被拒,被吼,被呵斥不要你管,被警告‘你不尊重我的隐私’的时候,我们学会了调整,告诉自己孩子长大了,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和世界,他们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空,更多的自由,提醒自己要尊重,不要过多的干涉。只是有时候,我们做不到,就在一次次被拒,被吼,被呵斥之后,我们学习到了闭嘴,学习到把自己的手收回来。于是,我们开始沉默,哪怕沉默的背后有心疼,有担心,有愤怒,有受伤……可这是孩子要的,再怎么不喜欢我也要给,我们以为这是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的,唯一的,亦是最好的。
再后来,我们日渐衰老,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各种压力和负担,让他们变得忙碌,与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即使我们很想和他们在一起,非常的想念,可是我们不能说,担心这些说出来会阻碍孩子,成为他们的牵绊,让他们不能放开手做自己的事情。因而,我们的对白变成了‘我们很好,不要担心,你们自己照顾好自己。’哪怕,那个时候我们身体有不适,也会这样去告诉他们。因为我们爱他们,我们知道孩子有他们的不容易。尽管,有时候我们会心生失望,失落,抱怨,可马上我们就告诉自己去理解,看到孩子曾经请我们吃的一顿饭,买的一件衣服……不断跟自己强化孩子是孝顺的,孩子是爱我们的,孩子有他们的难处……
我们越来越少听到孩子说他们的生活,仿佛那是一个我们不懂的世界,有时候我们想要去靠近那个世界,可孩子好像没兴趣跟我们解释,不愿意说。那个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真的老了,提醒自己老了要少问,少管,不要变得讨人嫌。因而,当孩子不说的时候,我们即便像他们小时候一般好奇,也只能按捺住这个部分,因为我们不想让他们讨厌我,这样他们会离我更远,我们会变得愈发的孤独。孤独,随着我们年纪的增长,在不断地吞吃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从害怕,抗拒到习惯,适应。
生命好像就在这样不断地循环中重演,小的时候,孩子对父母小心翼翼,试图通过自己的观察,做他们满意的事情,让他们开心,喜欢自己,告诫自己父母画的条条框框,不要越界,这样才可能被他们喜欢,那个时候我们不舒服,总希望父母给我们很多的尊重,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自由;那个时候我们会常常在怀疑父母是否爱自己,然后,再通过不断地寻找一些线索来证实父母是爱自己的。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我们的父母年迈的时候,在和我们的关系间,他们在体验我们小时候的经验,他们开始看我们的脸色,猜测我们的界限,他们希望和我们在一起,被我们喜欢和接纳,他们会体谅我们,寻找我们曾为他们做的一点点事情,告诉自己我们是爱他们的,是孝顺的,他们在不断地为我们开解,一次次地谅解……
生活真的只能这样吗?还是它可以有所不同呢?需要为它增添一些什么,它才可以变得不一样呢?
人间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明明有爱,却彼此错过。愿我们都可以与身边的人,真正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