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是否被周围成绩斐然的同学,被全年级排名中下的现状弄得不知所措,从而怀疑从古至今考入名牌大学学生得出的如何考高分结论的对错,即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间的合理安排,努力,坚持。
孩子,当年小升初决定就读居住地范围一所普通学校使你放弃了填写老师推荐的保送重点申请单;中考时保送生比正常录取分降20分进当地一所重点高中的优惠政策,使你幸运地进了现就读高中。在我看来,这一切导致了你当年的学习态度一一一应付。 可以说,到目前为至,“努力”两字还未出现在你的学习中。
我知道,你调整了各科学习方法,你试图合理安排了每天的时间,却没有坚持下去。我不否认你的努力,只是那种努力属于按照自己要求做了一天,就甚是感叹自己多么不容易,上高中多悲惨,自哀自怜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这里没有坚持,不涉及持之以恒,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作为家长的我们一提“努力”两字,你就哭得梨花带雨,叫得声嘶力竭的情况。我相信,那一秒你的脑中闪现的仅是你某一次,某一天,某几天实施了学习目标的场景,而不是一贯如此,天天如此。
你努力的场景;你伸出手臂,握紧拳头,用力向下的姿势;你在心中告诉自己“加油,XⅩⅩ,你行的”;你因学习受到同学言语、表情刺激所有的“安雀焉知鸿鹄之志”的心理,所有这些因素会激励你努力,但那种努力伴随一种英雄与敌人共同赴死的悲壮,也仅是昙花一现。
孩子,你忽略了真正努力学习的重点。它与得到别人对自己学习的承认、认可,哪怕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关;与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哪怕不想象父母一样没能力、没本事,不能给自己提供引以为傲的物质条件有关。这些东西提醒你该努力,但也会造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象出现。而成绩不理想,你认为的努力无用的症结却是: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真的想清楚这个问题了吗?
这个问题的结论最有效的是来自于你自身大脑深层次的思考,立足于是你以后可以从众多工作机会中挑选让你实现经济自由的平台,还是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是想实现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一类伟大志向等等,想好你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对这个目的有着坚定的信念,这才会刺激你一直努力的读书!并找到读书的乐趣,乐此不疲!而且,你会发现高分会是你每次考试的唯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