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围困战

旷日持久的沁源围困战
1942年 10月,驻山西日军第 69师团对太岳抗日根据地北部进行“扫荡”,l1月主力撤回原防,留一个大队和部分伪军在沁源县城和阎寨、中峪店、交口等镇修建碉堡、公路,企图蚕食太岳区。八路军太岳军区决心利用根据地有利的群众条件,以第38团、第 25团和第 59团各一部为骨干,结合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对日军实行空室清野和长期围困,使其无法立足。在围困作战指挥部指挥下,首先动员和接应城镇居民全部转移,把粮食带走,水井填死,河流切断,把县城变成空城、死城;同时将主力和民兵编成 13个游击集团,每个游击集团又分成若干小组,到处袭击日军,破坏公路,敷设地雷,炸毁桥梁,拦击日军运输队等等,因为游击小组行动灵活,随处都是,像麻雀一样飞来飞去,忽东忽西,被群众称之为“麻雀战”。就是这种“麻雀战”,打得日军防不胜防,日夜不安,寸步难行,吃饭、喝水都成问题。在需要时,则把游击集团集中起来,利用夜暗保护群众耕种和收割,防止日伪军出城抢粮。开始时,日军依靠从几十里路外的沁县向沁源运送粮食弹药,勉强维持占领。但太岳军民长围不懈,日军虽以第 36师团一个大队、独立混成第 6旅团一个大队,先后两次换防,仍不能摆脱困境,缺粮时不得不杀军马充饥。
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日军活动范围越来越小,补给越来越困难,先是被迫放弃阎寨、中峪店据点,只守沁源县城和交口,最后终于熬不下去,于 1945年 4月 l1日在驻沁县日军接应下全部撤走。沁源围困战长达两年半,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群众性游击战争的威力,被誉为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KMT这边还在催粮,鲁有脚也等于白挨了一颗花生米,河南由KMT控制地区依旧饿殍遍野,路过的八路军部队夜间走入重灾区...
    航空发动机阅读 224评论 0 0
  • 风风雨雨老松树 ( 报告小说 ) 赵元龙 距离市区38公里的高会村,很久...
    山谷清泉阅读 1,785评论 0 1
  • 前 言 如梦人生春且秋,风花雪月云悠悠; 提笔轻触往日事,杯酒吟罢泪难收。 一枕清霜半腔怨...
    祥河阅读 5,036评论 39 229
  • 沁州之巅----棋盘山传奇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行走的中国阅读 2,515评论 4 8
  • 日军观战团尽数丧命,比消灭5万日军都意义重大! 看过亮剑的观众都会记得,李云龙指挥伏击部队,一举歼灭“日军...
    刘军悦读阅读 2,40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