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2024年12月15日《姑苏晚报》)
毛家饭店在小巷深处。
小巷在养育巷靠近景德路的一边,叫绣线巷。从毛家饭店走出去几十步就是马医科巷,那里有个曲园,再往前去就是人民路,过了人民路就是观前街。毛家饭店地段好,交通方便,闹中取静。
毛家饭店不大,一百来平,带个阁楼。这里主打私房菜,菜是苏帮菜、家常菜,想吃松鼠鳜鱼、响油鳝糊等等,对不起,没有。这里没有菜单,吃什么菜要看店家备有什么菜。来这里吃饭的都是熟客,虽是寻常味道,吃过的都赞不绝口。
除了吃饭,还提供住宿。这里有大床房,一张两米的大床,极舒服。房间里有高配置的电脑,网速极快。不过,床就一张,人多睡不下,恕不加床,要么你睡沙发,要么你打地铺,就这么任性。
毛家饭店还承办小规模聚会,聚会还有要求,你得展示才艺,小露一手,做一二你拿手的菜。
除了这些,毛家饭店还有特别服务,比如代办儿童医院的挂号和排队。
毛家饭店不是私人会所,但只接待熟客,它不打宾至如归的招牌,去过的人却都有回家的感觉。
你可能好奇,还有这么一家店?开个玩笑,毛家饭店其实是我同学阿毛的家。
上大学时周末常常挤公交车进城逛街,去的最多的是观前街和石路。从学校到石路只有一路公交车,如果赶不上末班车就只能打的回去。阿毛家在养育巷,就在观前边上,离石路也不远,每每有同学没赶上末班车,又舍不得打的回去,就到阿毛家去借宿。有时是一个两个,有时四个五个。阿毛家不大,在顶楼,一个三居室,楼上有一个阁楼和一个露台。阿毛房间是卧室兼书房,一张很大的双人床,床边有很大的几个书橱,里面填满了书。一两个人去投宿,就和阿毛挤一张床,人多了有的人就只能睡沙发打地铺。叔叔阿姨都是很好的人,我们几次三番的去,肯定会有打扰,但叔叔阿姨始终温柔和蔼,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阿毛家不仅管住,还管吃,每每我们一觉起来,叔叔阿姨的粥熬好了,大饼油条小菜也准备好了。大学四年,许多人许多次在阿毛家蹭住蹭吃,时间一长,同学们都开玩笑叫阿毛家是“毛家饭店”。
阿毛姓毛,因为姓毛同学们就叫他“阿毛”。阿毛名字里有个卫字,后来我知道原来阿毛妈妈姓卫,再后来我又知道阿毛的外公是著名的书法家瓦翁。
阿毛是苏州人,为人善良、热情、豪爽,乐于帮助人。那时他经常骑一辆电瓶车来上学,只要谁有需要他都愿意借车子,久而久之,那辆车几乎成了“公车”。
我一直对阿毛心存感激。上学时阿毛送了我一件蓝色的阿迪达斯T恤,这件T恤漂亮又结实,我穿了整整十年。毕业我留在了苏州,一些要离开苏州的同学把一些带不走的东西送给了我。阿毛也送了我几样东西:一盏可以伸缩的台灯,一本十年合订本的《苏州杂志》,还有一张蓝色书店的会员卡。这些东西完全可以不送我,但阿毛知道我用得上。阿毛送的东西对我帮助很大,尤其那本合订本的《苏州杂志》几乎被我翻烂,我对苏州的认识和了解不少都来自它。
我对毛家饭店的光顾并没有因毕业而结束。刚开始我在阳澄湖边的湘城镇工作,湘城离市区颇有些距离,乘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许多次来市区,每每时间晚了,我自然的又会想到阿毛家。有几次我要去乘半夜的火车或者一大早去火车站接人,时间太早公交车还没有开班,我又去阿毛家去投宿。阿毛自不必说,叔叔阿姨还是像我们当年上学时那样依然和蔼的笑吟吟的,管住又管吃。不止是我,当初那些要好的同学,离开苏州后每每路过苏州或者来苏州玩,都会想到去“毛家饭店”。毕业后这种情况还持续了好几年,直到阿毛结婚了,我们不好意思也不能再去他家了。等我有了孩子,免不了常常要跑儿童医院,阿毛家离儿童医院也就几步路,好几次怕排不上队或错过了号,我都请阿毛帮忙。只要一个电话或短信,阿毛都会痛快的答应,要是他没空,他就让毛叔叔出马。直到又过了几年,阿毛搬到了独墅湖的新居,毛家饭店才成为了历史。
让我一直愧疚的是,阿毛帮过我许多忙,我许多次的在毛家饭店蹭吃蹭住,我对毛家饭店和阿毛却没有过什么回报。还在阳澄湖的时候,有一次去毛家饭店我拎了几只大闸蟹,就这几只大闸蟹,叔叔阿姨说了好多个谢谢,好像我带了多么贵重的礼物。我和阿毛是同学,叔叔阿姨一直把我看成阿毛的兄弟,自己的孩子回家,不需要客气。
毕业二十年聚会的时候阿毛不能来,他的大孩子身体不好,得了棘手的病,身边离不开人,他负责在家照料。聚会的前一天我们几个兄弟去独墅湖看他。我们问阿毛有需要帮忙的,阿毛说没事,他应对的过来。阿毛就是这样,对别人总是全力相助,对自己的困难总是咬牙力扛。想帮忙却又使不出力,我们很是愧怍。晚上阿毛请吃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了曾经的毛家饭店,差点还流下了眼泪。
自从阿毛搬去了独墅湖我就再没去过毛家饭店。每每去观前街或从景德路、养育巷路过,我总忍不住向毛家饭店的方向张望,因为那里有一座城市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