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鸡排主理人”在景德镇文旅座谈会上得发言又红了,都说鸡排哥太有领导气质,有理有条,毫不怯场,六元鸡排讲出六亿项目的气魄。
“鸡排哥”之所以能火,主要是他给顾客提供的情绪价值太足了。他亲切的服务、固定的出摊时间,甚至偶尔的“缺席”都会被熟客追问,让“6元的鸡排吃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
但是我想问,这种靠网红带流量的文旅发展,真的能有未来吗?
说实话,卖6元鸡排的摊主能和千年瓷都的文旅发展同台对话,本身就很值得玩味。流量之后,留下什么?
当地相关部门反应很快,城管为“鸡排哥”成立了2到4人的工作专班维持秩序,并且“十一”期间还可能增派人手。文旅局也表示会围绕他推出“一揽子计划”。这种捕捉热点的敏锐度值得肯定。
但热闹过后,更需要思考:流量能为一座城市留下什么? 游客因为网红来了,这座城市能否提供与之匹配的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如果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最终只落在一个鸡排摊上,这恐怕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文旅的根,是文化
一座城市文旅的真正魅力,最终还要回归到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游客体验上。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的陶瓷文化,才是它最深厚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