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 公众号:溪云记,文责自负】
自己说要去100个乡村家庭走访,说完的那天下午没顾客就走出去了。再好的想法也得付诸于行动吧。不完美的开始总比一万次空想要好吧。先打算去闺蜜家的老宅看看,她的婆家位于宁县东山,结果她路上说还剩一户邻居住在那里,我们就顺路拜访了一下,就当是第一个拜访对象吧。
我们坐公交到新宁镇政府门口就步行向东山走去,认识霞霞十多年,我只听过她在东山住,但是具体位置我不清楚。走到村口看到一棵很粗壮,很高大的柳树映着蓝天白云,很是显眼,霞霞说这棵老柳树也是东山村里的标志,柳树旁有个涝池,老人们经常坐在树下石碾子上聊天,看宁县小城全貌。
霞霞家里从这里拆迁已经有8年时间了,一切都变了,一切都没变,至少村口的老柳树依然在,那曾通往家的小路尚未荒芜,远处高速路像一条巨龙从头顶穿行而过,家就在前方,路边的草木疯长辨不出原来的模样,前面两棵杏树已经长大,远远就看到了房舍,多么令人惊喜的存在,古老的土墙,简单的砖瓦房,门口还有水龙头,还有忠实的小黑狗看门,邻居大妈听到狗叫声出门问我们有事吗?,后来终于认出了霞霞,8年前拆迁了后第一次回到这里,邻居大妈很热情招呼我们进门,感觉就像曾经来串门一样亲切。随大妈进屋,才知道这里就剩下她和大叔两个人居住了,刚才简单的做了两碗炒面正在吃午饭,见我们来饭也不吃了。热情地和霞霞唠着家里的大小琐事。
房间里家具简单实用,我看到了和妈妈一样的高低柜上摆放着电视机正在播放电视剧,还有土炕和床,屋子中央放了一张饭桌。人上年纪了住在接地气的平院比较舒适,不愿意随儿子住楼房,不自在,也不畅快,这里虽然简陋,但是每天可以晨起种菜,剁柴,打扫庭院,既锻炼了身体,又节省了生活费用。还可以按照她们喜欢的方式生活,其实也挺好。只是今年的老天不下雨,种下的菜苗很难长高,种下的玉米也白种了。听完大妈说话我也不由得为农民们着急,今年的天气真的很奇怪,现在是夏季,居然刮着四级的大风,住在高楼都能听到风吹的呼呼响,那农民更是不知如何是好。
我们一边说话一边穿过邻居大妈的菜地去看了霞霞家的老宅,8年长出一片森林来,洋槐是队里栽的,现在一片绿色海洋,很是养眼,但是也不好挖了,那么密集的间距,土下面是根茎交错如网,也迎来了鸟雀的筑巢。满地的桑树就像是人栽的一样多,但问了大妈才知道是桑椹的种子随风飘落长出来的,看来养蚕是不愁饲料的。
霞霞家被拆的老宅也就能看到一些残砖断瓦,唯一完整的就剩那个厕所和门前的水泥路了,没有人管理的核桃树,杏树,苹果树,自由随意的生长,没有了人为的修剪,倒不像树了,看着这片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成为荒野,有点难以想起它原来是如何的安静,充满人间烟火。大妈说他们老了就希望后辈子孙出息,建健康康就好,他们两除了身体小毛病慢慢多了,除了吃药费钱,其他地方也没处花,让儿子,媳妇照顾孩子用钱地方多,多用。这里是宁县东山一家没有拆迁的乡村家庭,尽管土地贫瘠,干旱,他们仍在坚守,用心地早起晚睡耕耘,浇灌这片土地,就像小路上的那两棵杏树一样有着生命的韧性,守护着一个村庄的模样,村口的那棵柳树也和他们一样眺望着远方的游子,好像她们知道:这里是我们怀念,热爱的地方,走过千山万水的我们总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