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我们当地的习俗是要趁着太阳还没升起时,把拔来的艾蒿、麦子、瞌睡草挂到门上,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寓意——艾蒿避邪驱瘟,麦子寓意一年五谷丰登,瞌睡草表示人一年精神抖擞不瞌睡。《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所以端午这天清晨的村头、麦田、河渠边到处都是早起的妇人和孩子。
清风起,又闻麦香。村外金黄的麦子一片一片,麻雀们总比早起的人们早光顾麦田,它们伺机去猎取垂涎已久的麦穗。三三两两伫立在麦田的稻草人,让它们有所顾忌。它们端详着叽叽喳喳地交谈着,然后几个胆大的麻雀试探着接近、接近……
一阵风来,稻草人身上破碎的布衫呼呼啦啦地响了起来,麻雀们“轰”地一下全被吓飞。
母亲远远地瞧见这一切,笑了笑,便领着我下了田埂到了河渠边,河渠边长满了很多又高又绿的艾蒿和瞌睡草。
我挑着最高的艾蒿一棵一棵地拔,母亲却是看好一片,一下手就拔起一大把。拔好了艾蒿和瞌睡草我随母亲穿过一片片金黄,来到自家的麦田边。
麦穗颗颗饱满,在清晨的微风中散发出诱人的麦香。我在金黄中挑了一颗尚青的麦穗掐下,用双手撸下麦粒接着双手合十,用力地来回搓,然后摊开手用嘴对着手一吹,被搓掉的麦皮飞落地上,手中留下搓好的麦粒。一颗颗青翠欲滴的麦粒躺在手中,我迫不及待地把它们送到嘴里,顿时满嘴炸满了清香。
母亲拔了些饱满的熟透了的麦子合在艾蒿跟瞌睡草中,一刻不停地往家奔。回到家母亲把这些交给父亲,父亲用红绳把它们绑好挨个门挂上。母亲则开始为我们戴五彩线(我们方言ga lu shu),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做成,这五种颜色不能随便用哪五种都行,必须是青、白、红、黑、黄色。它们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驱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孩子们的手腕上戴着漂亮的五彩线,仿佛是把彩虹戴在了手上,美极了。
做罢这一切,便是我们期待的早饭了。那个年月生活水平低,家家户户都不富裕。虽然家家大都养着鸡、鸭、鹅,但平时没人舍得煮着它们的蛋吃,都是留着拿到集市上去卖,以换取生活所需。但端午节这天谁家都会或多或少地煮上些蛋,庆祝这个节日。
我们家人口多,满满的一桌人围坐在桌前,静静地等着母亲分蛋。母亲先端上一盆鸡蛋,一人一个。接着又端上一盆鸡蛋,一人再一个。母亲边分边说:“看好了,这个是腌好的,上面我用铅笔划了下做的记号。”
分完鸡蛋接着分鸭蛋,鸭蛋的数量相对鸡蛋少,所以就两人分一个。母亲把切好的鸭蛋放到桌子上,让我们自己取。我是家中最年幼的一个,每每这样的时候,我总是不管不顾地在众多姊妹瞪大的眼光中,先下手拿鸭蛋黄较大的那一半。若是腌的鸭蛋,我就选流油多的拿,沾在蛋壳外的油也会被我舔得干干净净。
分完蛋母亲把蒸的一盆糯米端上来,洒一些白糖上面,我们便齐齐地拿起筷子,争抢着吃这平时难得一吃的美味。我们那里那时很少有人家会包粽子,若有那么一家两家包粽子的,那家的孩子们必定会把粽子带到街上炫耀,不到半天的功夫,全村就都知道了他们家包的粽子。
端午节,我们似乎只在早上过这隆重的节日。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下地干活的下地干活。端午节也是农忙时节,庄稼人一刻也不得闲,没有人会为这个节日而放下地里的活计。而学校也没有为这样的一个节日放假。
尽管如此,童年早起的拔艾蒿、那一半流着油的鸭蛋和手腕上漂亮的五彩线总是刻划在我的记忆最深处,每当端午时节,我便仔细地回味,童年的美好便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