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思考过一次关于“视觉看得到”的内容,里面提到:我们眼中更容易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信息,或者说是看到自己认同的信息。在我们日常决策中,我们大部分行为的输出也都是源于我们信息接收后的处理。
这几天反复在思考“熵”这个概念,从我们的人性来说,对于我们信息接收时,是很容易产生决策内耗的,这尤其是在日常沟通中你会经常发现一言不合就撕逼,这其实就是能量的内耗。
这沟通不光是没有解决问题,更是产生了更多问题,是在真的在让效率变的更加无序。
我们说让一个真正变的成长,靠自我反思还是挺难的,真正要衡量一个人的变化速度,还是要看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自己的适配速度,而能够决定你变化的却是:
你反熵的能力
你能够接收并接受什么外力信息,并真正让其促进自己内部能量 流转并最终形成更有效的变化动能。
那什么是有效的外力信息:
我个人认为应该就是那些让你本能不舒服,但对你真正生存能力有帮助的信息。
我曾经在思考中提到一句话:不舒服就是进步的时候。这其实就是自己实践领悟出来的,很多人在给自己沟通时,所传递过来的信息其实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是带着情绪的信息,一方面带着问题或者答案的信息。
但我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却更容易只识别到让我们不舒服的情绪信息,于是本来好好的思辨就变成了撕逼。这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过滤信息的能力造成的。
要知道我们大部分的决策都源于本能,而本能的决策最终的导向却基本都来自情绪的反应,即是本能就理解的信息,而不是生存需要的信息决策模式。
如果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中掺杂情绪的信息,本能很可能会即刻决策,形成快速的情绪反馈,于是,撕逼就开始。。。。
这就是我们很多交流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很容易情绪化。
但其实所有的信息都多少掺杂着一些个人情绪,毕竟从生存的视角来看: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自私的。但仍然会有人处理的很好,我们把其称之为“情商很高”,其实用今天思考的思考来说就是这些情商高的人过滤情绪信息的能力很强。
能够很容易从信息中拆解出情绪和内容来,并可以针对内容更好的形成有效反馈。
而真正去寻找这些情商高手的决策逻辑时,却发现这些人之所以不会情绪化是因为这些人决策并不那么快,而是在慢慢等待自己的理性苏醒,从而用更有效的协作方式来完成沟通。
因此,面对那些影响情绪的决策,不要那么着急,即便是我们从信息中觉察到了伤害自己情绪的信息,也不要急于反馈和决策,先让自己缓一下,等到自己的理性反应过来,再决策也许会对自己的生存更有力。
最近我就利用了这样的方法,有朋友给我发了一个消息,我看到令我很不爽,按照我的性格必然马上发飙,但这次我没有,我想到了内耗这事,于是我就先不基于决策,而是让自己等等再回复,先让自己运动一会,当跑完之后,却奇怪的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情绪了。
再进行复盘却发现,这原来自己产生的情绪并不是来自于别人的信息,更是因为这个信息触发了自己的情绪,我需要驾驭的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我的情绪。
这个发现很有意思,让自己认识到很多时候根本不存在信息的对错,更是因为自己的决策能力的对错而影响了认识信息的对错。
同样的信息,不同的情绪,到底是信息的问题,还是情绪的问题,显然是驾驭决策能力的问题。信息最初到来时,即刻反应的是本能,当经过时间变量时,理性开始跟本能搏斗,并使得高兴本能不再那么放纵。
因此,我们说要让自己修行,首先要修行的不是如何看待外面的事物,更是需要考虑如何驾驭自己的情绪决策力,留下需要的,避免想要的。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