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节前几天中午,跟小王下楼去觅食,回来的路上,聊着聊着,他说了句:
想想要回家,我都有点小激动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也有点小激动。倒不是因为要回家了,而是因为有人“小激动”而小激动。现实生活已经有太多的“小目标”来麻痹你,有太多的“小确幸”来抚慰你,你是否活得有点宠辱不惊?动不动,就有身边的人提醒你要“淡定”?可是凭什么,你难道就不能“小激动”一下?
你还能想起,上一次的“小激动”是什么时候吗?已经太少有人提起自己有点小激动了,所以小王一言,竟也让我一番惊喜:哦,还有个家伙会小激动,太好了!年轻人能有点小激动多好!
二
当你谈起长途骑行的风餐露饮时,有点激动地比划着;
当你在布达拉宫前,举起自行车时,内心有点小激动;
当你回家推开门,见到母亲的笑脸时,既激动又欣慰,“妈,我回来了!”;
当你去见一个多年前的好友时,忍不住上前拥抱他,轻轻地拍一下他的后背,“我们只是好久不见!”;
当你要打开App,联系心仪的TA时,在点开的前一刻,总会激动地深吸一口气,再点开,开始属于你们的聊天;
当你收到快递,特别是礼物时,要开箱的那一刻,心里是不是有点小激动……
如果你连拆包裹都不激动那一下下,只能说明你是……土豪……估计包裹拆多麻木了吧?
不就在前几日,我在后台送出福利,有个用户是第一个获取福利的,看得出她真的是小激动了,后台一大堆的语气词,还有一些表情包!可能别人会觉得这显得幼稚,但我不这么觉得,这才是正常反应好吗?会小激动的人,才更显率真可爱。如果说这世上容易小激动的人,那大概就是那些单纯的孩子!
随便送孩子一点东西,看看他们那激动的大眼睛,他们那一闪一闪的神色,接下来还会兴奋一阵,嘴里还絮絮叨叨,单单这样看着他们小激动,自己快乐上一整天。孩子还小,可能有点控制不住,难免会太激动。想起去年看的一部电影《阳光小美女》,7岁女儿奥莉芙听到可以参加选美比赛时,那个激动劲,连家人都有点消受不了。这是典型的激动,反倒是后来全家上台表演那一段,他们无声捍卫了一个小女儿的自尊,而小女儿并不知情,润物细无声,他们脸上的笑容才是小激动。
三
小激动,顾名思义,就是小,大多数情况下,别人是不知道的,只有自己内心泛起一点波澜。小激动多是发生在行动之前,所以才有了“想想都有点小激动”的说法。
想想,有小激动,至少说明自己内心还有一点期待,有那么一股热情。为自己将要做的事,有了一些自信,觉得自己有可能做成,而对结果心生向往。还记得雄哥说我还能保持对新事物的热情,他自己觉得并没有那么大的冲劲,大概是新事物对年轻的来说始终是不确定的,意味还有机会,还有希望就容易小激动;而如果时过境迁,年岁一来,便觉得固守当下就好,而不再对未来心生向往。
趁着皱纹没有来时,好好珍惜内心的那一点小激动!
四
既然小激动,足以构成一点动力,那如果置之不顾,也就像一朵涟漪化为平静的湖面。那倒不如借此,慢慢积蓄力量,来推动自己前进一小步。
如果你还对一件事有个小期待,当然不是指赚它一个亿了。而是借着“小激动”的劲头去完成一些小事,一两分钟能解决掉的事情,慢慢养成“微习惯”,可以大大减少拖延,提高行动力。学会把“小激动”转化成“微习惯”,就足以你享用一生。
斯蒂芬·盖斯写了一本书《微习惯》,介绍自己如何从懒虫,养成各种习惯。他凭借要让自己变好的“小激动”,从2012年开始,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一天看一页书,一天写50字。两年后,他获得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
“小激动”只是序曲,没有行动,终究只是童话,而“微习惯”才是开篇。不要想着狂减20斤,不要想跑个20公里,不要想一年看100本书,这些光想的激动,其实没有作用。做比不做好,万事开头难,那既然这样就从最简单的做起。有时就是一旦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更重要,“微习惯”养成,其实就是在大脑建立新的神经回路,慢慢就会变得不再抵触这些难做的事情。
不要小瞧这些“微习惯”,看似简单,要做的天天做,一做就是一整年,可不是那么简单。可以考虑把它们仪式化,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长期伴随这些习惯,就不用想是不是应该做这件事了。就像机械一样,到什么点做什么事。要效果更好,还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激励一下。
春节临近,你有点“小激动”,也养成个“微习惯”,可好?
祝你也拥有一个“小激动”的春节!
题图:CC0网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