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秉持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有机整体,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帕金森病亦不例外。
从阴阳属性来看,人体的动静、刚柔、脏腑等皆可划分阴阳。帕金森病患者典型的震颤、多动症状,可视为 “阳动” 太过。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相互制约,阴能制阳,使身体动静得宜。然而,当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失去制约,便会像脱缰野马,导致肢体不自主地颤动、抽搐,打破身体的平和状态。
再看肢体的强直、僵硬,这恰似 “阴凝” 之象。阳气具有温煦、推动之能,若阳气不足,阴寒内生,寒主收引,筋脉得不到阳气的温养,就会挛急、强直,如同寒冬里的溪流冻结,失去应有的灵动,致使患者行动困难,日常活动受限。
脏腑层面,帕金森病与肝肾关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肝肾阴虚在帕金森病中屡见不鲜,阴虚则阳亢,肝阳化风,风动上扰清空,不仅引发震颤,还常伴有头晕目眩等症。同时,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养,又进一步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加重病情。
基于阴阳失调理论,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以调整阴阳为核心。用药上,针对阳亢风动,选用天麻、钩藤等平肝息风之品,以平抑过亢之阳;对于阴寒凝滞,运用附子、肉桂等温补肾阳、驱散阴寒,助阳气布散。配合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阴阳。通过全方位的阴阳调和,为帕金森病患者驱散阴霾,助力恢复身体的和谐稳态,重拾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