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太感谢您了!我真没想到复课后孩子能进步这么快,居然被评上‘三好学生’了……”电话里,雨菲妈妈一个劲儿地感谢我。雨菲被评上了学校“六一”节即将表彰的“三好学生”,这也是复课后我最欣慰的一件事了!
回想几周前她的状态:上课懒散、没精神,被动听讲、记笔记,不主动思考和交流……这就是网课学习被动吸收的结果。眼看着学习时间那么紧张,原本踏实的她都是这样,更别说其他孩子了!这可如何是好呢?瞬间,家长、老师,都由开心“秒变”焦虑。
于是,我打算以她为“突破口”,采取以下三招,消除孩子们的宅家后遗症,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第一,结合实际,在交流中明确目标。
雨菲是一个不善言谈,比较内向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你若想跟她直接交流,让她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几乎无异于浪费时间。相对于说,她比较喜欢写。于是,我和她简单交流了一下,说了我的目的,便让她动笔在纸上写出自己的想法。
她认真地反思了自己上课的表现和作业的情况,分析了原因,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改变现状,力争做一个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看着她自己确定的目标,我微微一笑: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了!
第二,结合特长,在活动中激发兴趣。
雨菲一直都很喜欢语文,喜欢写作,也擅长画画。结合她的这些兴趣爱好和特长,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设计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孩子们轮流朗读本周我从大家的作文里边评选出来的的优秀作文。朗读完后,朗读者首先点评,然后再请其他同学点评。自然,雨菲的作文是读的次数比较多的,这大大的增强了她的自信心。于是,慢慢地,她的眼睛亮了,有光了,也开始举手主动要求发言交流了。
其次,我让她参与每周班队活动方案的设计,协助主持人一起编写串词,并且参与活动前黑板的设计和布置。
这样一来,不仅充分发挥了她的特长,而且让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她。孩子们经常围着看她画画,那“啧啧……”的赞叹声不绝于耳。尤其是最近,她设计的社团活动方案以及编写的串词更是让孩子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些活动,让她变得忙碌了、充实了,激发了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她学习的信心。课堂上的她变得专注了、主动了,课后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
第三,结合表现,在评比中强化巩固。
转眼间,就到了五月中旬。学校展开了“六一”节的评选表彰活动,虽然各类优秀学生的评比都有,但“三好学生”,每个班只有五个名额。听到这个消息,她有些泄气。我鼓励她:去试一试,没试过,怎么知道自己就不行呢?
于是,她鼓足了勇气,报了名。班会上,她在小队里通过了第一轮的评选。然后,第二轮将是小队评选出来的优秀代表参与班级的评选,由全班同学集体投票表决,以票数高低排序,确定最终的“三好学生”名单。随着主持人的报票,她明显忐忑不安,眼里流露出紧张而焦灼的神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结果出乎意料,她居然全票通过!所有的同学都选了她!
听到票数后,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站起来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并且大方而坦诚地说:“谢谢大家!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全班同学都向她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回到家,她也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果然,正如我所期望的那样,雨菲的变化也带动了其他的孩子,班级的学习氛围明显浓厚了,孩子们逐渐恢复到了以前学习的状态。
因此,我认为,复课后,要让孩子走出“宅家状态”,不妨试试这三招,做到这三个“结合”。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可以试一试,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呢?没试过,怎么知道孩子就不能成为“三好学生”呢?您说对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经验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