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20传记式观察中的温尼科特视野7备忘
ZLJ
你有拖延症吗?你常常被各种事物撵着走,而感到筋疲力竭,又焦虑烦躁吗?你害怕自己把各种不想面对的事情,不断堆积,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动弹的感觉吗?
拖延症与“被诱惑”的小孩,是两个在本次课中印象最深刻的点。这次的备忘我将以这里作为切入点,来梳理以下自己对课程中几个点的理解。
关于拖延症网络百科里是这么说的: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我想要从“被诱惑”的视角去谈一谈的是拖延行为背后普遍存在的动力不足的问题。也许你会说,是因为不喜欢,不想做才会存在拖延?真的是这样的吗?那问题就来了。你有热爱的、喜欢做的事情吗?你做那些事情的动力足够吗?作为社会人,那社会功能运行情况怎么样呢?
那么拖延症与“被诱惑”的小孩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是谁在诱惑?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从孩子早期与养育者的关系开始讲起:
一、虚假自体的形成
“你要乖、要听话。爸爸、妈妈才喜欢你。”你听过这样的话吗?相信在我们的平时生活的语境里,这样的话再正常不过了。可是你想过这句话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后果吗?是的,我想说的是:“这就是诱惑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你在要求孩子听你的话,迎合你的时候。孩子独立的主体,会在你一次次的要求、控制下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1、如果孩子全盘接受,为你是从。那长大以后,他很可能发展成为:没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没有主动性和活力,一切等你安排。当然这是很极端的案例。
2、那如果不听你的话,不迎合你呢?他能承受得起你的言语攻击、情绪攻击和打压吗?在这种对抗中要承载太多的情绪、以及安全感方面的压力。表面上看上去是对抗,其实孩子已经完全被框定和束缚住了。
3、灵活一些的孩子,可能会走中间一些的路径。比如说她表面迎合你,但是内心还是有自己想法。那么这种迎合渐渐的就会让孩子形成虚假自体—— 他需要迎合和表演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当然虚假自体不全是贬义词,在社会中适当和健康的虚假自体是必须的。但是要看程度怎么样。在这个点上,T带领着我们一起回顾了曾经讲过的虚假自体的5个维度
维度1 :极端的,真实自体是被掩藏的
维度2:不太极端的,虚假自体保护着真实自体,而真实自体被认可为一种潜能,并被允许有一种秘密的生活。
维度3:趋向健康的,虚假自体寻求某种环境使真实自体成为它自己成为可能,虚假自体保护真实自体的核心使让真实自体免于羞辱,所以一旦虚假自体失败,他很可能寻求自杀来防止真实自体被羞辱。
维度4:接近健康,虚假自体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通过认同或模仿他人的以保护真实自体不被冒犯和贬低。
维度5:健康的,虚假自体代表一种日常的适应性性的“社会礼节”,这是一种健康的对社会化的理解的妥协,个体仍然是创造性和自发的存在。
这就意味着你的虚假自体程度越高,你主体就越难发出声音。你就越容易变成一个发不出声音的躯壳。他内心的能量,不是被过度消解,就是很难发出力来,试问这样的人,能形成有力量的、有序的、稳定的生命序列吗?
二、环境母亲与客体母亲
环境母亲:我的理解是,在婴幼儿期,养育者为孩子提供的:抱持、响应、支持、温暖、鼓励。尤其在婴儿阶段孩子需要母亲以温暖、微笑和热情来回应。客体母亲:我的理解是孩子与母亲原生共存模式中的分离。孩子开始意识到他与母亲是不同的个体。这个阶段客体母亲需要做的是就是对孩子有边界的理解和共情。
在这个点上T为我们分享了。他督导的一个案例中,咨询师为咨客所提供的环境母亲的功能,但是在客体母亲这个层面上,却很难给到咨客。以及第一阶段的咨询成功与咨客的自体状况之间的正向影响力。
看似这个话题与“拖延症”没用直接的关系。但是早期良好的亲子关系,将会让孩子获得一个有安全感、信任感和自信心的的氛围。这将有助于孩子与养育者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降低形成过度虚假自体的可能性。
三、《过度现象:从儿童玩具的角度研究主观和客观之间的中立区域》 P159
T :“早期孩子在玩玩具,他是在使用客体。他用的全部是主观的世界、理念、状态。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越入迷、深、活性就越深。”
由此延展到的就是:在工作岗位上的不敬业的现象。有的人在岗位上,很难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调动起来,去有效推动工作的良性循环。
由此想到的是:在当今飞速发展和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中,对人的心智要求越来越高。从职业到人际关系、再到人生的信念与乐趣等等的方面,无不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能量和驾驭能力去支撑。想到了T之前提到的那三个方面:开阔的视野、精湛的技能、独立的人格。要拥有这三个方面,需要我们不断的从行动和思考中修练、成长和完善自己。找到拖延背后的真相,把行动力调动起来,我想这是我目前需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