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维 两个知识点
薛兆丰16日课程《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罗胖23日罗辑思维《过往不恋》都提到一个概念:沉没成本
简单说就是,你以前为一件事花进去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是沉没掉的,不应该影响你当下这一步的决策。
罗胖举了个例子,如果你进电影院看电影,十分钟之后你就知道这是一部烂片。那请问你是马上起身就走,还是坚持把烂片看完呢?
很多人的想法是,既然电影票已经买了,成本已经发生了,那就看完吧。而如果交给人工智能去决策,它的每一个决策点都是独立的,跟此前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它就会从当下出发,计算获胜的概率,所以人工智能肯定会起身就走,因为我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娱乐,既然是一部烂片,我为什么还要在这坐着呢。
郝文才22日的今天故事提到了一个:瓦伦达效应
是指一种患得患失而导致失败的现象,做事成功的关键在于专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比如你参加一个很重要的演讲、比赛、会议等能够影响你利益得失很大的活动,你心里越是想不紧张,要成功,就越容易发挥失常,导致达不到有利于你的结果。
我想这两个知识点的之间的联系,是可以用罗胖引用曾国藩的一句话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整合在一起的。就是:不让过去的经验影响现在,也不让未来的妄念影响当下,我只纯粹地关注当下的目标。
理解并掌握这两点对实际生活是很有指导意义,也是非常实用的。它们是我们做事的时候经常暴露的人性弱点。可能我们做不到曾国藩的境界,但一定要努力地去修正。比如我投资了股票,那么在股价上下的波动中,如何止损,止赢,克服交易中的恐惧和贪婪,掌握正确的投资和交易方式都是我欠缺的,做好这两点都会给我带来正确且积极的影响,很适用!
2)学习 一个知识点
李笑来老师在23日得到直播讲到:我看一个人聪不聪明,不看天份,就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必要、准确的概念。有足够多的这些概念后,它们之间也会形成清晰、必要、准确的联系。背后的体系是:聪明是可以学来的,要相信聪明人一定会赚到更多财富的,因为知识就是力量。
掌握概念 ,我想也是随性记录的意义之一,可以不断汇集学习心得概念,并积极将它们联系起来。
李笑来对概念描述是:一切知识结构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对它最朴素的描述无非是: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除了李老师,我收集到了哔哩哔哩品牌经理刘滨写了一篇文章《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的快速学习法》中总结的费曼学习方法。是可以增加我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这里引用并加深记忆一下。
费曼他的父亲很早就教给他了一个道理。当你看到一只鸟时,即使你知道这只鸟的名字,也依然对它一无所知,你只是知道了人们怎么叫这只鸟。至于它在夏天横跨整个国家,飞行上万英里时,是如何辨别方向的,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名称,并不等同于真正理解它。我们使用宽泛的,一般化的语言掩盖了对于一件事情真正的理解。要想成为一个更有智慧的、具有超强学习力的人,就要从输入、处理和输出上有进一步的认知和提高。
费曼的学习方法有四步:
一,选择一个概念。适用于任何学科的任何概念。
二,教授这个概念。把教授对象定位为小学生,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去解释这个概念。
三,返工。针对第二步你解释不清的地方,再返回到原材料中,重新学习。当你可以解释清楚后,合上课本,继续第二步教授这个概念。
四,回顾和精简。把你刚刚对于概念的解释写下来,然后大声读出来。如果有不够简洁或者听起来让人困惑的地方,那就再一次精简,用最少的文字去解释清楚。而这时,你会发现自己真的理解了这个概念的实质。
费曼的方法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物理学教给我们很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每一个概念,不要用似是而非的另一个复杂概念去简洁解释,而是问最基本的问题,用最简单的语言来直接解释。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一直追溯事情的基本真理,然后,从基本的真理出发,再进行逻辑推导。
其实我了解到,得到APP新上的一些专栏(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老浦识字)制作录制时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这边老师讲,另有一个普通助理在一旁听,听不懂就喊停,老师就会修改,直到让一个普通人听懂为止,再继续下去。这就是一个很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