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革命开始后,人类从采集狩猎者变成农民,造房子,维护田地,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地方,空间缩小,时间却变长了,于是开始担忧“未来”。
采集者现采现吃,不管是保存食物还是累积财务都不容易,因此他们也无法做长期的规划,这为他们省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忧虑。而农业革命之后,农民几乎可以说是为了未来在服务。但可悲的是,他们勤劳不懈、希望能保障自己未来的经济安全,却几乎从未实现。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粮食被统治者和精英阶级剥夺,养活了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都是这些人的故事。
这源于虚构故事的力量,虽然人类的基因演化慢如蜗牛,但想象力却极速奔驰,建立起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网络。这一拨会讲故事的人,建立起国家,阶级,法律,制度,目的是让数千名互不相识的人用某些方式来管理协调彼此的行动。然而这件事并不总是出于自愿,而且还更少能公平,大多数的人类合作网络最后都能了压迫和剥削。
可是身为人类,我们无法脱离这些想像所建构出的秩序。想要改变秩序,我还得说服数百万的陌生人都和我合作才行,因为想象建构的秩序并非个人个人主观的想象,而是存在于主体之间,存在于千千万万人共同的想象之中。
在此我们解释下“客观”“主观”和“主体间”的不同。
“客观”事物的存在,不受人类意识及信念影响。自然现象,化学物质等。
“主观”事物的存在,靠的是某个单一个人的意识和信念。它会随着一个人的想法改变而改变。
“主体间”事物的存在是许多个人主观意识之间的连接网络。就算有一个人改变了想法,对这项事物的影响也不大。除非是这个网络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死亡或是改变了想法,它才会改变或消失。比如:法律、金钱,神、国家。
因为这些想像建构的秩序是存在于主体之间,想要改变这些秩序,就得同时改变数十亿人的想法,这绝非易事。要想改变,必然需要有某个复杂的组织在背后协助,可能是政党,也可能是思潮运动,也可能是某个宗教教派。但要改变现有由想象建构出的秩序,就得先用想象建构出另一套秩序才行。
每一次我们以为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