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作为家长,你最希望和孩子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大家期待的理想的状态是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合作”状态,对不对?
问题来了:你和孩子的“合作”顺利吗?
在无数次的对峙、争吵中,父母们往往会筋疲力尽的报怨:我所做得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让TA听我的话,按我说的做,怎么就这么难?
父母的初衷是对的,你的确是为孩子好,但你采到的做法也许是错误的。
这个烦恼怎么破?
从这里出发,问题会迎刃而解。
1. 引发冲突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我想邀请你一起来看看,引发家中冲突频发阻碍合作的因素有哪些。
1)没有全身心的陪伴孩子。
不可否认,作为家长,现代生活的忙碌和来自工作、经济、人际关系等各种影响常常裹挟着我们,带给我们非常大的压力。然而,这一切不应该成为妨碍你和孩子亲密“联结”的羁绊。
也许有家长会说,我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我陪他一起上辅导班、我跟他一起做作业,我的除了上班,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着孩子转,难道这还不算是陪伴吗?这还不是跟孩子在“联结”吗?
不得不说,上面的这些做法,你只是在协助孩子,这里缺少了与孩子倾听的交流,缺少了彼此打开心扉的动人时刻。
在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6岁以前,我们要养成一个单纯的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相互陪伴的习惯。
跟孩子一起玩游戏、讲故事、唱歌、跳舞、画画、运动、畅谈希望和梦想,把这些安排在我们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留出特别的时间来做,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与孩子的亲密联结,就会更好的享受到生活的平衡。
2)给孩子打标签、做比较、对孩子进行道德评判。
这些错误,虽是老生常谈了,但请家长们自问:你是否还经常会这样做呢?想一想吧,标签是用来贴在什么上的呢?商品、文件、或是某个盒子,给活生生的孩子贴个标签一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我们再谈谈“比较”,“你看谁谁家的孩子”,你这么说,一定会给到一句狠狠的回应: “你看谁谁的妈妈”……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来比较,结果只能是挑起权力之争。
何为道德评判?“你真是太自私了”“我一看就知道你不是个好孩子”,这样的话一出口,就判定了“好与坏、对与错”,这种暗含了我们价值观的自我主张,只能带给孩子“敌意”。
3)强迫孩子。
你和孩子之间的对话,经常使用这样的词语吗?“应该”“必须”“但是”等等,这些词语一出口,实际上等于你在对孩子说: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不需要跟你确定你的想法和感受,你就直接照我说的做好了。
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要求或者命令的时候,恐惧和焦虑感就会被激发,大脑会进入到“战斗、逃跑或卡住”的状态,毫无疑问,此刻的你将面对的是孩子的置之不理、反抗或者逃跑。
2. 合作是跟你的孩子一起协作。
有了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起来的深度“联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就有了坚实的根基。
我们再来看看,合作的“合”字。如果拆开看这个字你会发现,“合”引申的含义是“在一起”,进而我们不难理解,“合作”的本意就是“与你的孩子在一起协作”。
想一想你跟孩子一起互动的时刻,你是在运用家长的权威控制你的孩子,还是跟你的孩子一起协作?
控制型育儿方式的典型表达是这样的:
我要跟你说多少遍,你才能听!
让你做,你就做,哪那么多的废话!
不听我的,你听谁的,我是你妈!
按我说的做,没错,我都是为了你好!
先做作业,其他的都往后放!
……
基于家长权威的控制型育儿方式,意味着你来决定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和最正确的,你来发布指示,并强迫你的孩子来服从。
控制型育儿还意味着,你的孩子对于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如何处理几乎没有自己的选择,可想而知,随着孩子年领的增长,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孩子既使迫于家长的高压做出让步,或迟或早,孩子也会对家长不那么友好,甚者心怀怨恨、讨厌家长。
赋权型育儿的典型表达是这样的:
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这个事情怎么解决,我俩都能接受。
妈妈想知道,你现在的需求是什么?
我们能一起想办法。
此刻,你愿意…吗?
赋权型育儿方式意味着家长与孩子通力合作,大家一起决定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共同商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行为。
以赋权型育儿为主导的家长,会非常珍惜与孩子宝贵的亲子时光,他们会特别专心的倾听自己的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需要和愿望。
这样的家长,是不会害怕听到孩子所说的实话的。因为他们明白,倾听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并不意味着同意或不同意孩子的所有行为。
无论你是控制型育儿还是赋权型育儿,你的孩子都将从你的言语和行为中学习到一切,并且会将这种习得的手段应用于TA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中。
3. 从这里出发,问题会迎刃而解
你和孩子之间的诚意合作不仅是有可能的,实际上,只要做到在亲密联结基础之上,从尊重孩子的感受与需要出发,合作就是自然的结果。
1)聚焦孩子的不良行为。
当你关注孩子的问题时,当你一心盯着孩子行为中的错处时,当你的所思所想都是对孩子的未来担心时,控制型的育儿方式就会登场,主导你的行为与言语,你和孩子的权力之争就会开始,合作将难以为继。
这种行为管理法违背了我们作为家长的初衷和本性,我们与孩子的联结就会断开。
2)关注孩子的需要
无论你看到孩子的行为多么不可理论,比如:用大量的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不写作业、房间乱得一塌糊涂、乱丢东西、说谎……,作为成年人的家长,我们要能看明白,此刻的孩子,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有的需要。
或许,孩子的需要是休息、乐趣、关注、陪伴、倾听、爱……,如果透过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需要,这个恼人的时刻就会转会为与孩子联结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用赋权型育儿方式,与孩子一起找到满足需要的更好的表达方式。
孩子带着天生的联结来到这个世界上,当TA的感受与需要被充分的尊重时,TA就拥有了自己人生的选择权,也就有更大的可能获得一个健康与丰硕的人生。
无论你看到孩子的行为多么不可理论,比如:用大量的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不写作业、房间乱得一塌糊涂、乱丢东西、说谎……,作为成年人的家长,我们要能看明白,此刻的孩子,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有的需要。
或许,孩子的需要是休息、乐趣、关注、陪伴、倾听、爱……,如果透过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需要,这个恼人的时刻就会转会为与孩子联结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用赋权型育儿方式,与孩子一起找到满足需要的更好的表达方式。
孩子带着天生的联结来到这个世界上,当TA的感受与需要被充分的尊重时,TA就拥有了自己人生的选择权,也就有更大的可能获得一个健康与丰硕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