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君
10月10日瑞典当地时间晚7点,瑞典文学院秘书马茨·马尔姆宣布奖2018年、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对于结果却让不少网友感觉大跌眼镜,认为评选出来的作品不能称之为文学。
无独有偶,今年的茅盾文学奖也有同样状况出现,大批网友对评选出来的作品存在争议,认为获得茅奖太容易,作品质量不敢让人恭维,文学水准正在下滑至普通水准。
不论是诺奖还是茅奖,口碑都在逐年下降,到底是大众对文学审美变了?还是认为文学奖得主获得成功太容易而导致对作品不屑?
更有甚者表示:“拿两个文学奖来说,一部作品充其量30万字,这样的作品至于写上十几二十年?如果自己利用上这些时间不知道会出多少本书了。”
现如今不论哪一领域,只要有人获得成功都会引发或多或少的嘲讽,这种现象也成为了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成功”或许是如今最能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了。
你与成功之间真的只差一个条件?
前几年《杀死一只知更鸟》在中国市场并不大火,当时网上忽然出现一个段子,讲述本书作者哈伯·李写书经历。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哈伯·李问朋友说可不可以养她一年,将工资赞助给自己生活,这样好可以无所顾虑的写书,如果书大卖会将获得财产分给朋友一半,朋友答应了,然后这本书就火了。
当时有很多人因为故事去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没有人深究这本书到底好不好,更有人打趣自己的朋友,问他们是否也可以像哈伯·李的朋友那样资助自己,并扬言也能办到,只是差钱差时间。
没有人质疑故事本身的真假,也没有人了解哈伯·李的写作经历,只觉得她的成功来得很容易。
真实故事却并非如此,小说是以作者5岁时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写得,单单修改故事中斯科特一角童年就花费了2年时间,直到最终成书哈伯·李还是写了一封致歉信表示对作品有很多不满意。
同样,我们身边总是充斥着一些点石成金的成功学故事,主要讲述的观点就是:“只要XX就能XX。”
如果没能成功,一些人会将失败归咎于缺少了某种契机,比如:他是XX的儿子,所以他有机会,或他有名校背景工作容易找,或他有人脉和钱可以作为发展资本。
曾经见过一些自己茶饮店做得不好的老板,整天愤愤不平,觉得喜茶红了都是靠排队靠炒作,觉得瑞幸可以火的原因是会烧钱,然后怨天由人,夸下海口说自己就是没有钱拓展店面,跟瑞幸和喜茶比就差了一笔钱。
拿瑞幸来说,为什么资本愿意给瑞幸钱扩大规模?而不是把钱给只会嘲讽瑞幸的人?还不是因为没那个实力?
只要给你钱就能找到一个又懂线下,又懂线上的运营团队么?给你钱就能开1000多家店,每家店都管理的井井有条么?真正操作怕是供应链和装修都搞不定。
瑞幸团队曾经运营的神州租车生意是当年难度最大的生意之一,因为管理规模庞大的租车重产业,同时还要经营几百个门店,而瑞幸陆正耀团队却做到过,反而今天经营瑞幸几千家门店相对容易些。
事实证明嘴里说别人成功了,只因为他有了契机,却永远不愿意承认:“成功永远只是小概率事件”
每一个成功背后都不容易,都不是轻易获得来的。而那个自以为“成功简单”的理由,却让我们深信不疑。
少投入高回报不叫成功,而是投机
之前去一家餐厅吃饭,旁边有两个人在谈现在究竟什么是好工作?一个人说:“你看XX,他现在工作多好?既不累还有保险工资也可以,别管赚多少,前提是轻松。”
这似乎成为了当今令人向往的状态,一份工作既轻松又不累,还能给予自己未来和生活双重保障,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寻找副业充实自己。
多漂亮的一石二鸟,用最少的投入赚着企业最多工资,再利用企业时间做着自己的副业,这才是成功,才叫人生巅峰。
但事实很打脸,这些人多半仍旧只赚着最基本的工资一直到退休,至于副业都是嘴上说说罢了。
搜狐CEO张朝阳曾说:“我的梦想是不上班还有钱,但是为了梦想投入的比上班还要多。”事实也证明想获得成功一定需要大量投入。
而投入较少便获得丰厚回报的人(向往轻松还可以拿到钱的人)对于成功的看法实在很简单。事实也证明如“轻松,不累还可以赚很多钱”的行为。在这些人眼中本身也是一种“成功”。
有了这种成功做铺垫,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网上夸大的《只要做这个就可以轻松月入过万》,《你和月入过万之间只差这件事》的课程对这些人吸引力大了。
与其慢慢熬,不如“短平快”来的实在,更何况自我本身已经尝到了“轻松,不累”的成功甜头,反过来对于花费一个月就能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
诸如此类的成功究竟是否可复制?能不能赚到钱?已经无关紧要了,更重要的是这些虚假成功学又极大给予这些人自信,至于怎么成功则变成了一件遥遥无期的事,
久而久之会让人越来越沉迷其中,自认为拿着无从考证的资源,就可以当作成功的资本。
到头来却因为实施过程困难重重导致放弃,然后再寻求其他简单快捷的成功学接着复制,对于失败也不会太在乎,大不了轻描淡写大说:“这个不适合我,我缺了一个XX条件。”
不随意否定别人的成功才是自我成功的开始
拿漂亮度来说,这个世界上长得吓人的人不多,长得漂亮的人也少,长相一般的人是大多数,成功也一样,它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混得太惨也是,大部分人还是过着不太成功也不太失败的日子。
成功不是少投入高回报的事件。只不过如今成功被曲解的厉害,似乎成为了人人都能唾手可得的东西。而那些既没能力又没勇气的人,相对于其他人的成功表现出群嘲和不屑也就不足为奇。
与其对他人成功后指指点点,不如虚心接受自身缺点,好好分析与成功人士的差距,这才是正确的生存和思考之道。
好比成功学告诉你:“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成功”,再坚持了一个月,几个月甚至一年过后还没有结果,除了选择放弃之外,要不要详细分析一下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在做事之前要不要倒推一下这条路是否可行呢?
看那些诺奖茅奖获得者,哪个是轻松获得?能写出旷世巨作哪个又没有阅历和经验呢?吵着说比他们强的人,对诺奖又了解多少呢?书又看过哪些呢?别说坚持十几二十年写作,就算要坚持一年,是否能做到呢?对瑞幸喜茶成功不屑的人,反过来对咖啡和茶文化了解多少?为何你做得奶茶超级好喝就是做不到全国连锁呢?
每个成功背后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而非盲目相信可以轻松获得。每个成功的开始都是从虚心学习开始,而学习就是从不轻易否定他人成就开始,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反之就是不成熟,不具备成功的表现。否定别人除了获得自尊优越感,毫无好处。
选择虚心接受和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更多东西,唯有真正努力过,才知道成功的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