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理由倒是能坚定地发觉是那两条。
一、
其实不写文章,照样可以活得很坦然、自在。有时候你劝自己,哪有这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写下来,况且即便写了下来,连自己都未必能正经地端详一番就束之高阁,又何求他人能够为这个自顾不暇的小作者贡献一点阅读的真诚呢?
二、
吴主任:
对,好文笔就是准确。表达越准确就意味着文笔越好。当然了,你可以不同意,毕竟个人感受的事情,跟阅历、年龄等等都有关系。
所以写一篇文章谁都可以做到,小朋友都可以完整描述。难的是坚持。写文章这件事大概也只能是持续写才能保持更进一步的准确。
我们假定大家天赋差不多,那么如果一件事对你来说很痛苦,那么对其他人来说差不多。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比坚持更难了。今晚跑个步吧,不难吧。明天背五十个单词吧,简单。这些事谁都干过,但持续健出好身材和熟练掌握英语的就不多了。
更恐怖的是,任何你好不容易掌握的技能,长久不接触很快就退化了。人生就是这么难。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的。
涂公:
毕飞宇有类似观点,文字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准确,准确会产生一种美。好的小说语言不是华丽的修辞,而是大白话,这个大白话,有它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缺它的时候,文章就垮掉了。
西铭:
所以我认为,某种意义上,我们文字的贫瘠,其实是生活贫瘠与思想贫瘠的体现(简单来说就是生活将过且过,读书也少得可怜)。为了掩藏这个不堪的真相,往往不自觉地在遣词造句上花费很大功夫,最终也只是沦为矫揉造作罢了(鄙人就是)。
三、
三五天来,心态总算平和了许多。
要说情绪低落的由来,一如既往地说不清楚。这似乎成为我身上的一个小小的诅咒——我时常得丢下眼前的事务,去费力抵抗或临时起意或早有预谋冲杀扫荡过来的阴郁军团。这搅得我精疲力竭,若想缓过来,又是几天的时光凭空湮没。毫无办法,只好四处寻觅外界的医药。
我只见繁复多样的解药、方针或是救赎之道在世俗的海面上极尽魅惑地翻卷着、流涌着,令前来求取“唯一”的人们大吃一惊。兴许商人才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为周全和缜密的考虑。
仍然在劳作,仍然在持续地打破信条并重建之。当然,并非单单是我会犯这样的毛病。因此你可以想见,何以众人有时竟由衷地推崇阿甘这般“一根筋”式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阿甘们没有电影中描绘的那么五彩斑斓,可毕竟他们无所忧虑、意志坚定。)
四、
我曾写:
如果要以一个标准来界定自己的人生是否丰满,我们往往无法将目光聚焦己身,将个人的现下与过去做个比较,从而获得未来的期冀;而只在浩瀚生命中横切一刀,再决绝地把自己跟同一截面上的其他人们一一对照,如果低人一等,那么自我便无意义;如若过活得更好一些,即便跟理想相去甚远,那也勉强获得些许真实活过的慰藉了。
有时候,你明明知道前面或许是山穷水尽,但非得亲眼见到才肯回头。这样一股倔强本不该被指摘,但如两次三次甚至更多地一意孤行,就难免遭人诟病。
五、
不写的理由千千万,随便(当真是随手拈来便能绰绰有余)择出一条来,就能对付好几年。这般几年几年地过,连模样和身材都被时间磨砺得目不忍视,哪还有什么心思去管纸面上的一些泛泛之言?
可你还要是还存着一点良心,写的理由倒是能坚定地发觉是那两条。一为自己,二为他人。第二条不敢设想太多,“为自己”都“为”得艰难,大言不惭地“为他人”简直叫人笑掉大牙。
然则我们受过教育的,多少还知道一点所谓“认知的差异”。譬如同样一件事情,今天你自己看,说出“哎呀,这样不好”,过了个把月个把年,再偶然碰到相似的事情,就默默地点头“嗯,这样未尝不是一种处置方案”。并非年岁长了,就容易麻木、或是变得宽容,根本不该是那一套。
再譬如同样一件事情,各人之间又能产生迥异的看法。皆因大家怀着不同的观念。
照理说因为“认知的差异”的存在,似乎不该太过相互指摘。你觉得国内封城防控的举措实在极端了点,他认为国外的“群体免疫”简直骇人听闻,这样的差异存在真是极好的,虽然不是决策者,但大家坐下来讨论讨论,究竟是方法论的问题还是文化差异使然,或者有更多的政治隐喻也好,那都没关系,我们的讨论很纯粹,况且都基于“为了更好”这一目的,一定程度上大家算是同道中人。
可令人担忧的不是什么“认知的差异”。要是有一股“很坏的观念”进来横冲直撞,这观念还自以为正统,这就不单单是“求同存异”的问题了,还会是一场更大的战争。
六、
我们真正应该在“传播好的观念”这件事上做些什么?
这个疑问产生几天前。我看到某作者近乎声嘶力竭地呼吁大家停止歧视湖北人和留学生,底下留言区却仍旧充溢着阴阳怪气的评论。
甚至还有人(数目并非少数)为国外疫情的迅猛恶化而弹冠相庆、奔走欢呼,当你苦口婆心地劝导几句,还要被扣上“走狗”、“崇洋媚外”、“面朝西方跪着的人”这样莫须有的罪名时,我几乎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平日走在大街上,一眼望过去,或许凭空加给你罪名的人们正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自己的生活。
我当然愿意相信善良的人还是多数。相比纯粹的恶人,更需要警惕的反而是自以为善良、却肆意地扯着诸如“爱国”、“民族”的旗子将人性道德踏在脚下的人们。
挟着笔杆的“斗士们”苦口婆心也好,厉声斥责也罢,这千千万万的“不写的理由”足以击穿内心无数次了吧。可他们仍旧写,仍旧说,仍旧劝。他们关起门自己也会争吵,可每个人都明白:真正的黑暗不在这屋内的烛火底下,而是在外面广阔的天地苍苍白白、却也一言不发地弥漫着。
那就继续写。他们约莫这样想着。为人,更为己(起码为了不把自己憋死或气死)。
边走边写的,
西铭
2020.4.9 深夜
作者西铭,一个边走边写的青年,自诩理性乐观派,但不免偶尔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