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笔记,发现去过绍兴一转眼又是六年前的事。
——题记
鲁迅故里
也是四月,那次去绍兴,是与梅约好的。未去之前,一位在绍兴出过几次差的朋友说,绍兴那地方给我最多的印象就是两个字:精致。
初到绍兴,目光生生的。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客车刚停下来,乘客们就忍不住骚动起来,忙着从车架上取下各自的行礼,准备下车。也许是因为前一夜没休息好,我有些晕车。懒洋洋的问梅,是不是到了?梅说,是的。
下了车,我们边走边抬头看车站名,一块“轻纺汽车站”的标牌很明显的挂在太阳底下。正在我四处张望、疑惑怎么不是“绍兴汽车站”的标牌时,身边走过来一个女人,我们问她,这是不是绍兴车站?回答说,是的。
暮春的风唱着曼妙的古曲,带着香樟花香,一下子让我的精神像是从一场睡梦中醒来,顿感精神抖擞。同行的梅仰头做了个深呼吸,半闭眼睛,好香啊!
公交站就在不远处,找对了方向,我们发现有一班公交88路是抵达鲁迅故里的,鲁迅故里会不会就是鲁迅故居呢?几乎是一分钟的纠结之后,我们请教了身边等车的人,确认的结果是对的。
上了公交,一时间却找不到塞钱的洞口,人很多,好在售票员精明能干,见此情形,急忙向我们招手,示意到她那里去买票。第二个站停下来时,一下子下了很多人,见有空位,售票的那女人又招呼我们去坐下,说是到鲁迅故里有点远,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旁边坐着一位中年男子,很友善,知道我们是去鲁迅故居,主动与我们攀谈起来。鲁迅故里是凭身份证索取门票的,包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他说。
鲁迅故里到了。
这是一幅一眼就能触及到的清晰画面。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鲁迅上半个身体的画像印落在面对大道约两米高的墙壁上,一身黑色的长袍,手里夹着一支腾云驾雾的烟,迎风沉思。墙壁后面是一些高出画像的竹枝,与外观风物浑然一体,牵引着我们一步步走近。
一一走过鲁迅祖居、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就如同走进鲁迅不平凡的一生,一种邈远的情思在心中哗哗涌起。在这有着古老民风民俗的房子观望、仰慕,让人找到的是那个古老年代典型的江南遗风,标榜着过去大户人家坐落在古城的风雅,也体现出建造者与劳动者们的聪慧。眼睛与渴望、感动交织。面对这片一代文学大师曾经住过、爱过、恨过的土地,如今已经充当一个民族最为珍贵的饰物。也让我们不得不相信文化在经历过它的人们当中,便能形成一种本民族根深蒂固的概念。看似平常,却会自然而然把你引进一个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之地,随之而来的依旧是肃然起敬。
20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