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长期以来对洋节是比较排斥的,一来现在很多人盲目地过洋节,却并不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故事,有时候会比较尴尬。二来做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过中国节,可母亲节却是个例外!
母亲节每年只有一天,但妈妈的爱却时常陪在身边。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节日,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向妈妈表达感恩,感谢和浓浓的爱意。
而妈妈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一脸茫然到现在也开始慢慢接受了。听到妈妈爽朗的笑声,我也由衷地高兴,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因为,我想要妈妈过得幸福,因为她以前过得很苦。
妈妈出生于1958年,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又是出生在甘肃很穷的一个山沟沟里,所以她从小吃了很多苦。
记得妈妈每晚都会给我们三兄弟讲故事,讲她小时候的生活,讲怎么样去吃草根,树皮,吃麸皮(这东西现在大多是用来喂鸡喂猪的)。
即便吃的这么差,还得干很重的体力活。当时大姨学习好,就一直在读书,做为家里老二的妈妈和舅爷一起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妈妈跟着村里的大人一起去做秋田改造,用的是铁锹,拉拉车这些最简单的工具。即便是这样艰苦的条件,妈妈愣是用劳动为家里换来了将近一半的工分,而家乡的丘陵地带在妈妈他们那一代人的努力下被改造成了全国梯田示范县。
妈妈也会讲一些大灰狼的故事,或者是关于节约粮食,孝敬父母的故事。比如妈妈曾经不止一次告诉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要不然等以后到了阎王爷那里,以前浪费过的粮食,吃的就会变成虫子,小鬼会逼着你吃下去。我一直很好奇,妈妈不识字,她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故事。
也曾经好奇地问过妈妈,她说有些是听村里的老人讲的,有些故事是听戏听来的。别小看妈妈不识字,她会背很多毛主席语录呢。
我在甘肃呆过三年,从一年级读到三年级。每天早上上学时都要带干粮,因为来不及吃早饭。那时候妈妈总是偷偷地往我的书包里塞一些好吃的,虽然那时候日子依然很困难。
小时候我们经常盼着妈妈带我们回舅奶奶家,因为舅奶奶心疼妈妈,知道妈妈平时吃不好,所以每次妈妈回娘家舅奶奶总是想方设法地做一些好吃的。临回家时舅奶奶还交待妈妈给爷爷奶奶带些白面馍馍。
记得小时候过年,走亲戚时装5个油饼,2个罐头就是很不错的礼品了。亲戚们送来的礼品是不能吃的,因为又会被送到其他亲戚家。一份礼品就这样在亲戚之间兜兜转转。
因为爸爸常年在新疆打工,所以妈妈受了不少委屈,我爷爷有时候会打我妈妈,就连比妈妈小的二叔也打妈妈。
然后妈妈每次都只能把我们三兄弟搂在怀里哭,埋怨爸爸跑到外面去多清闲,不管她的死活。
很小的时候,我一直感觉妈妈是弱势群体,所以我当时盼望着自己能够快快长大。等我长大了,再有人欺负妈妈时,我可以挺身而出保护妈妈。
后来爸爸把我们一家接到了新疆,我们总算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至少,不用再为吃饭发愁了。
家里有将近三亩的菜园子,妈妈每年会把它分成几个区域。离房子近的地方种韭菜,大葱、白菜、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
其他地方种土豆、玉米、大豆、黄豆等,这样我们几乎用不着去买菜了。
平时闲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们一家做千层底的布鞋。我一直挺佩服妈妈的,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却可以从画图,剪鞋样儿,用浆糊打布壳、剪鞋底、鞋帮子、纳鞋底,一双双大小合适,穿着舒适的布鞋就像变魔术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做鞋子,妈妈还要负责给一家人洗衣服,洗床单被套。妈妈每次都会抱怨我们男孩子就是土匪,衣服整的那么脏。说邻居家的女孩儿,衣服都不用洗衣粉,用清水淘两遍就干净了。
我偶尔会有点少得可怜的零花钱,我就拿一块钱,去商店买15颗水果糖,大部分给妈妈,妈妈高兴的说这还差不多。
妈妈特别喜欢吃甜食,对各种水果也是情有独钟。吃稀饭是一定要加白砂糖的,有时候用开水泡馍馍,如果放点白砂糖,对她来说就很美味了。
妈妈在我读四年级时学会了织毛衣,我们三兄弟轮流上阵教会了妈妈认电子受表算简单的账,可以说妈妈的学习能力还是蛮强的。
如今妈妈上了年纪,和我们在一起时,总喜欢忆苦思甜。说现在的日子,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话语中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幸福。
妈妈是一个容易知足的人,因为经历过艰苦的岁月,现在的日子确实很幸福了。
做为儿子的我,希望妈妈可以健康长寿,多享几天福。每次打电话,妈妈都会交待我好好吃饭,说我的胃不好。
今天打电话给妈妈送上母亲节的祝福,妈妈很开心,说她和爸爸都很好,让我不要操心。
然后又话锋一转,说这疫情撒时候是个头呀,一转眼半年过去了,你都失业在家,没什么收入,这可咋整呀?
我们再大,在妈妈眼里永远是个孩子,她都会替我们操劳,这也许就是每一位妈妈伟大的地方吧!
妈妈说她没上过学,很笨,不会算账,每次去买东西,只敢拿十块二十块钱,太多了怕自己算不过来。我却觉得,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也许,这是每一个孩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