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闲事”里的成长】

朋友总笑我:“当老师别太操心,教好书就行,少管学生闲事。”

我却总“不听话”。少年们像待琢的玉,哪怕多说一句、多问一声,或许就能在他们心里种下改变的种子。

周末喝酒的学生,我啰嗦过;满身烟味打台球的孩子,我叮嘱过;校外约架的纠纷,我调解过;为情所困的少女,向我倾诉过;有抑郁倾向伤害自己的,我陪伴过;单亲家庭的敏感,玻璃心的委屈,沉迷游戏的恍惚,考前焦虑的眼泪……

这些“闲事”里,有学生递来的小纸条:“老师,我戒烟了”;有女生破涕为笑的瞬间;有少年攥紧的拳头最终松开——成长的痕迹,藏在每一次“多管闲事”里。

更多时候,我看着他们早七晚六的身影,心疼又欣慰。中考倒计时72天,我总说:“没有一场考试能决定你的人生,即使是中考,高考也不能。尽力就好,考试只是人生一站,爱你的父母、真实的自己、路边的花开,都值得你抬头看看。”

有人说老师和学生是“目送者”,但身为母亲,我更懂这份牵挂:那些被劝住的架、被点亮的眼神、被擦干的泪,都是成长的锚点。哪怕此刻不被理解,等他们长成大人,回头看时,或许会懂——曾有个人,在他们混沌的青春里,认真地“多管闲事”。

年龄在长,学生永远十四五岁。但有些“闲事”,我愿意一直管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