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剧《读心神探》里有一句著名台词:“抱歉,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现实中确实如此,历史上富人脱罪的案例随处可见。
因杀妻掀起世纪审判的美式橄榄球明星辛普森,从疑罪到无罪仅用了一年时间;“食人魔”佐川一政在法国杀人分尸,不仅获判无罪还成了东京的英雄。
这些逃脱正义审判的恶人,他们游荡在人间,不止是对法律的践踏还是对民众的一种挑衅。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儿,纽约的一名超级富二代便诠释了这一定律。
他与三起谋杀案有关,却一次次的被无罪释放或因证据不足无法起诉,普通百姓和媒体早就怨声载道却无能为力。
在逍遥法外三十多年后却因自己在采访时的一时疏忽造成的失误,让三起残忍的谋杀案实现了惊天大逆转。
这一切都被HBO拍摄的纪录片《纽约灾星》记录了下来。
罗伯特·德斯特是纽约地产五大家族之一德斯特家族的长子,他们家族光在纽约就有九栋楼,每栋都在繁华的中心。
他们家的资产都是以亿为单位计算,所以罗伯特·德斯特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从小到大只要他想做的事大都可以做成。
钱,对他来说,只算是擦屁屁还嫌硌得慌的纸。
有钱归有钱,有钱人也有不快乐的时候。
一天夜里,年仅7岁的罗伯特被父亲叫到窗前,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母亲坠楼身亡,至于死亡原因,家人们说是失足跌落。
但是罗伯特·德斯特一直坚信母亲是自杀并受到了某种迫害,只是时隔多年已无人再去深究。
在罗伯特的回忆里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与母亲相处的那几年。
母亲去世后,父亲忙于事业,不能经常陪他,缺爱的原生家庭加上年幼时的恐怖记忆令罗伯特变得郁郁寡欢。
10岁去看心理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是“人格腐化”,即多重人格分裂,但并未引起家人的重视。
而后的他孤僻、冷漠,不与同学来往,他的这种性格也和深谙社会化热情的家族成员格格不入。
在被忽视但一辈子不缺钱的环境下,罗伯特长得仪表堂堂,期间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性格而闹出事。
爱情在这时适时的出现了,他遇见了普通人家的女孩——凯瑟琳·德斯特,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
这种灰姑娘嫁入豪门的故事,一开始确如偶像剧里演的那样,夫妻和睦,外人羡慕。
但是在九年后,警察局接到了罗伯特的报案,说自己的妻子失踪了,他最后一次见妻子是把她送上火车,然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人。
公寓的安保、纽约的媒体和当时律师团都坚称罗伯特此言非虚,只是他事后的举动和反常的做法令人不解。
他并不着急寻找妻子,甚至还丢掉了她的所有私人物品,审讯时言语间都在向警方传达妻子出轨跟别人跑了。
根据对双方朋友的询问得知,他俩的婚姻在罗伯特决定不要孩子后就已经出现了隔阂。
罗伯特的控制欲极强,要求妻子必须对自己言听计从,否则就是一番暴风骤雨般的毒打。
凯瑟琳想过离婚逃脱但都无疾而终,只能一次次地向朋友诉说自己的苦闷。
只是仅凭怀疑不足以对罗伯特定罪,警方调查了许久依旧一无所获。
凯瑟琳的尸体也没有找到,罗伯特的罪证更无从提起,所以失踪案只能悬着,任由其不了了之。
这仅仅是发生在他身上的第一件离奇事件,否则也不配灾星这个称谓。
自此之后,他貌似拥有了柯南体质,到哪哪死人。
2000年苏珊·伯曼在加州家中被人一枪打中后脑勺,倒地身亡。
调查结果显示绝对是熟人作案,因为现场没有打斗痕迹、门窗也未破损,财物更没丢。
一直居住在纽约的罗伯特在苏珊遇害的那段时间刚好就在加州,而且在苏珊尸体被发现的前一天又飞离了加州。
而且苏珊·伯曼是罗伯特的红颜知己,她的父亲有黑社会背景,是拉斯维加斯的黑道大佬,自己也是名作家兼记者,有着丰富的媒体资源。
在罗伯特因妻子失踪案陷入舆论漩涡的时候,都是苏珊充当他的代言人,凭借自己的关系网络为罗伯特挡媒体和舆论。
遇害前,已经过了18年的罗伯特妻子失踪案被警方重新调查取证,他们正好要去找苏珊了解情况。
因为和罗伯特的密友关系,又为他挡过很多流言蜚语,苏珊成了案件大白的关键人物。
苏珊死前出现了财务危机,向很多朋友借过钱,其中金额来往最大的就是罗伯特,而且她曾向朋友透露要干一件大事。
种种迹象表明,她要做的这件事极有可能是向警方爆料罗伯特当年杀害妻子的事实,只不过因钱而封口。
然而,结果却是当案件将要有进展之时,苏珊被杀人灭口。
看似所有线索都指向罗伯特,这次他应该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吧,结果却并非这样,他再一次因证据不足免于处罚。
由于自己显赫的身份以及与两起命案有直接的关系,再加上争夺家族继承权失败,罗伯特一直被媒体骚扰,不堪其扰的他干脆隐姓埋名。
他的消失玩的很溜,因为他改了名还变了性。
买了顶假发和女式长裙、手提包,到德克萨斯州租了一间公寓,变成了中年女装大佬。
为了不让自己的男性嗓音暴露,他故意装成哑巴,这招很灵,他的房东一直以为他是个平胸且漂亮的中年妇女。
他也有了邻居莫里斯·布莱克,虽然是个老头但是两人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彼此气味相投。
罗伯特认了这个朋友便向他袒露了自己的身份,莫里斯知晓他是个有钱人后,心里打起了算盘。
好景不长,随后的2001年莫里斯零散的尸体被发现。
他被肢解了,躯干被扔在河中,四肢放在黑色垃圾袋里随意丢弃,唯独头不见了。
警方锁定了罗伯特为头号嫌疑人并将其逮捕,可是在交了25万美元的保释金出了监狱,等到上庭审判时却消失不见。
不久后,他因在超市偷价值6美元的三明治被抓,但是令警方费解的是他的身上和车上的现金加起来超过三万美元。
对于罪犯来说,逃脱法律制裁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为什么罗伯特要往枪口上撞呢?
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庭审时罗伯特承认了自己杀了莫里斯并交代了详细的分尸、抛尸过程,但是他背后有花费180万美元请来的全美顶尖律师。
他们把把莫里斯辩成了易怒的疯子,经常出入罗伯特的房间行不轨之事。
罗伯特出于正当防卫才被迫出手,至于肢解,那时的罗伯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商障碍的孤独症),不构成犯罪。
他们把检查官辩成了是想借助罗伯特案件的影响力为自己的政途铺路的政客,美国人极度反感这种行为。
一招“精神病”,一招“政治阴谋”,双管齐下的辩解造就了罗伯特的无罪释放。
这起案件的审判结果,在当时成了全美的笑话。
许多脱口秀和新闻节目都把“为了自我防卫,我切碎了他”这句话当成笑柄流传。
但令人意外的是,德斯特家族对罗伯特·德斯特闭口不谈,似乎他从未在家族中出现过,甚至连他的亲外甥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舅舅。
只是有再多的怒气也只能看着罗伯特面带笑容的走出法庭,并且过得比大多数人都好。
转机出现在2010年。
导演德鲁·杰瑞克奇根据罗伯特的事迹拍摄了电影《所有美好的东西》,身为原型的罗伯特去看了。
他深有感触,觉得导演懂他,便亲自联系导演为自己做个专访,这也是《纽约灾星》的由来。
当这个人出现在镜头前时,不会有人相信看起来温文尔雅、仪态大方的老者身上竟然背着三条人命。
面对采访时侃侃而谈,逻辑清楚,对所有指控都矢口否认,在导演问到案件关键细节时,他也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正面回应。
本来记录片在第四集时就应该结束了,但是苏珊的养子在整理遗物时意外发现了罗伯特写给苏珊的一封信。
信上的地址拼错了,把“Beverly”被拼成了“Beverley”。
而在苏珊遇害前,警局曾收到过一封提醒给苏珊收尸的匿名信,罗伯特在采访中说过寄去警察局提醒收尸的那封匿名信绝对是凶手写的。
这份信也是把“Beverly”被拼成了“Beverley”。
这一惊人的发现让剧组坐立不安,在良心和道德的双重考验下,他们行动了。
剧组全员进行字迹比对,找专家、警方核实,并再次向罗伯特发出邀约,希望最后进行一次采访。
也许是罗伯特听到了风声,对采访总是推三阻四,这一阶段,导演专门请了保镖,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
最后,罗伯特还是同意了采访,当当导演把两封信拿到罗伯特面前时,他有些慌神和语无伦次。
采访结束后,罗伯特去了厕所,但是他忘记了微型麦没摘,在洗手间自言自语时不小心承认了自己杀了所有人。
“我都干了啥事啊?”、“我把他们都杀了吗?当然!”,这段录音制片人在采访结束两年多后才发现。
真是叫人惊掉下巴,谁也没有想到悬案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告破。
纪录片播到第五集时,他再次被捕并至此监禁了五年没有得到保释,今年九月他面临一级谋杀的指控。
只是如今的德斯特早已到了古稀之年的年纪,是否能健康的活到审判结束都是很大的问题。
有关于他的三起谋杀案极有可能成为悬案,然后变成电影改编的素材,可怜了被害人的家人到了都没有看到恶魔被制裁。
落得如今这副惨剧与罗伯特的原生家庭不无关系,这并不是为罗伯特·德斯特洗白。
心理学家科胡特有一句话:“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
因为不论世事如何变化,我们都该把“德”放在第一位。
这是衡量庶民能够为家的根本,也是君子能否贤能的根本,更是天子能否执政的根本。
德,不单单指德行、品德、道德,也是一种认知、理解、行为。
它贯穿于人们的一生,无“德”则难以立足,有“德”才能称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