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
前天在朋友圈,看到表哥发的图文,感谢一位陌生的小伙子将他突发心脏病的父亲送进医院,我忙电话过去,不通,便拨打了同在家乡的母亲,岂料彼时她正在医院照料血压突高的二姨,对此事并不知情,而在这之前,二舅的突然晕倒、三姨夫的中风,都似乎隐隐暗示着死亡正在逼近这个家族。
其实我对死亡并不陌生,三岁那年,朦胧有记忆时,一天妈妈对我说奶奶(母亲的母亲)从医院回来了,带我去看她。那时奶奶已无力坐起,记忆中我看到的是一床色彩艳丽的棉被,却看不清棉被下的人。是的,我对外婆的记忆,不是夕阳下逗猫的老人,不是锅里为我焐着的饭菜,而是那床后来被奉为“国民棉被”的被子。
不久后,奶奶去世,大表妹刚出生几个月;两年后,爷爷去世,小表妹才呱呱坠地,生命似乎在这个家族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轮回。
2、惑
小学二年级暑假前最后一节绘画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两个来自一年级的新同学。这个兴趣班只有全校四年级以下最有绘画天赋的孩子才能参加,初入时我颇以入班为荣,岂料没多久就有更年幼的同学出现——而我看了她们的画,并不在我之下,这简直激起了我的妒忌。还好,最后一堂课了,下个学年她们才会真正成为我的同学。
岂料暑假的一天,我正在亲戚家玩得开心,妈妈来接我时拿着一张报纸,告诉我学校出事了,两个同学溺水而亡。我赫然看见那白纸黑字写着的名字,一个是我学前班的同桌,另一个是那个我还没来得及记住长相的小同学之一。
死亡,以霸道的方式猝不及防的降临。
或许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去思考死亡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若有曾经近在眼前甚至朝夕相伴的伙伴从这个世界彻底消失,又不得不促人去追寻答案。为早逝的生命哀哭,也为隐隐的妒忌愧疚。
还有那个叫龙龙的孩子,我的邻居。自从他的奶奶和母亲几个月内相继去世,他就渐渐面有菜色衣服脏乱,有时邻居们试图给他一些好的吃食,却被拒绝了——虽然他的眼里闪着渴望的光,但十岁的孩子已经学会了维护爷爷老式知识分子的体面。
岂料,还是夏天的水,又吞噬了一个年幼的生命。出殡那天,我看见龙龙爸抱着他瘦小的尸体上了殡仪馆的车,然后被龙龙的伯父推了下来——或许是怕他在众人面前出丑。车开走了,龙龙爸抱着头在楼下蹲了几个小时,也许那是一个智障父亲对儿子唯一能表达的思念。
那时我读高中,已经或远或近地目睹了几桩死亡,它让我明白死亡不是老者的特权,来去也全无征兆。只是苍茫之上端坐的神灵,既然慷慨给予人类以生命,又为何要将它收回?既然创造了世间喜乐繁华,又为何还要创造苦难挫折?
3、悟
苍天无语,我只能求助于书本,期冀有现成的答案,或是有和我同样疑惑的人。
世界上还真有这么一个人,在无数个角落里,无数个日夜,他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因为双腿已经残疾了,此后一生只能和轮椅为伴,而他只有二十岁。后来他想通了: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若是在青葱岁月,此话我是断然不信的,那么多的哭天抢地,那么多的阴阳永隔,无论多么超然于世,无论对于生死如何淡然笃定,总不会将死亡作为喜庆的事,像过节一般欢度。你居然告诉我这个是节日?
可是年岁渐长,我知道了死亡的另一个名称:无常。是的,亦如人生。我们不知道在人生的哪一个路口会遇到爱、遇到挫折、遇到伤痛,一如遇到死亡。设想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一场马拉松,披荆斩棘、遍体鳞伤,终于冲过终点的一刻,哪怕是满身鲜血和汗水地跌倒在终点线上,也会觉得倒在了幸福的温床之上。有谁说不该为这种胜利庆贺——如同欢度佳节?
当明白了死亡迟早会到来,剩下就是思考怎么活的问题了。
4、思
人生就像一场旅程,目的明确,过程未知。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人就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青春年华只是短暂的奖励,白发和皱纹才是无言的信使,提醒我们终点将至。人类不论是求仙丹还是肉毒素都更像是徒劳的挣扎。
我也曾设想若是人不会死,世界会怎样,但是,毫无疑问的,除了不堪重负的环境,更可怕的是永远碌碌庸庸的人类。懒惰是人的本性,既然来日方长,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可是现实是,不论这一世是轰轰烈烈还是籍籍无名,死亡都会像一个严厉的债主,毫不留情地收回生命。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猝不及防到来之前,好好地活。
人类追逐着理想,又被死亡追逐。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的进步,都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所以我们创造财富、寻求价值,期冀可以在到达终点之前,看到更多的风景、收获更多的硕果,这样才可以在见到赋予我们生命的神明时,骄傲的说,我无愧你的礼物。
这种紧迫感也使得人们思考生活、理解人生,让我们见证这个世界的丰富,而非单一无趣;理解人生的厚度,而非浅尝辄止;接纳人与人的差别,而非强求他人与自己保持一致;懂得他人的立场和无奈,而非动辄挥舞道德大棒;懂得欣赏生命之美,赞叹那些黑暗中顽强生长的力量;也学会珍惜缘分,好好度过可以在一起的时光。就像罗曼罗兰说的: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死亡,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味恐惧它,只会让人裹足不前,一味无视它,也可能使人痛失生命,唯有勇敢地迎向它,才可能向死而生,赋生命以意义。
正如世间一切的相反相成,是丑女映衬了美女、愚者成就了智者、众生普度了佛陀,而死亡也深刻了生命。
5、归
这个字,古人即指女子出嫁,也指生命凋亡(归天),而今人推崇的找到内心的真实,所谓回归本心。
死亡又何曾不是一种回归,回到生命的起点,像采蜜归巢的蜜蜂,献上劳动成果,等待下一次出发。
我本知道我没有太多的权力谈论死亡,我不敢死,因为还不曾好好地活。但我又忍不住在对它的探索中,一次次探寻生的真谛。
生存和死亡、快乐和忧伤,本来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不能割裂它们独享其一,甚至我们对它们接纳程度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我们生命丰富的深度。
不知死,焉知生。理解和接纳世间一切负面的事件和情绪都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感知力和对世界的思索,以便能在欢乐降临时尽情欢笑。理解和接纳死亡,以便我们更好地活着。与其说死亡限制了生命,不如说它赋予生命自由。
世界是公平的,就像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影响它的宽度。在终将逝去的生命里,不妨生如夏花,以开悟者的姿态,走向那个盛大的节日。
你出生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只有你在哭。你死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哭,只有你在笑。
如此,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