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母亲”平台上,我们常常听到妈妈们问:如何跟孩子说自己离婚这件事?爸爸去世了,怎么和孩子沟通?
是的,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家庭出现变化,他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内心伤痛,更多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唯有正视孩子内心的伤痛,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疏导。这是因为,压抑并不能让负面情绪消失,它会不时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如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涌现出来,而且,压抑了自己不良情绪的人,也无法感受到快乐。
有时候,父母是觉得孩子太小,跟他说也不懂,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有些父母是因为自己离婚的痛太沉重了,他们不知该怎么跟孩子讲。但沉默显然不是好的选择,孩子也要接受和面对事实。在这件事上,可以选择绘本来充当与孩子沟通的角色,通过儿童的视角和语言,用最简单朴素的方式解答人生的问题和困扰。其实绘本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我们成年人。
为此,“一个母亲”的义工伙伴们收集了包括关于“多元化家庭”、“离婚这件事”、”离婚后的生活”、“爸爸或妈妈离世”等四个方面的27本绘本,希望能给独抚路上的妈妈们一些启发和支持。
绝大多数的孩子,尤其是7岁以前的孩子,会把父母离婚的理由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或者把父母之间的爱和父母对自己的爱混为一谈,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了。缺少被爱的感觉,是孩子很难跨过的一道心坎,甚至会影响他长大后的人生观、婚姻观。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无论父母如何,对孩子的爱是不变的。只要拥有爱,孩子就会有勇气、有力量、有安全感,去面对新的生活。所以,在给孩子讲相关话题的绘本时,建议用语言或者其他非言语信息,向孩子传达你对他的爱,并且让孩子意识到离婚是爸爸妈妈的决定,与他无关。
当然,我们收集到的书单来自于世界不同国家,由于国情、文化的差异绘本内容可能不适合所有家庭,你也许抱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读后感,或者推荐你的好评绘本。“一个母亲”的义工们将会参考你的建议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些好的绘本。
绘本类别一:关于多元化家庭
《各种各样的家》
玛丽·霍夫曼
罗斯·阿斯奎思(英)
推荐年龄:不限
这是一本丰富的超级大书,它讲述了不同的迭代更换的家庭形式。作者用温暖而智慧的语言,插画师用色彩斑斓又信息量丰富的水彩画,精彩地描绘了家庭的方方面面。你的家里有哪些人?你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家庭呢?有些人有很多兄弟和姐妹,有些人有很多的亲戚,有大家庭和小家庭,有单亲、继亲或弱势家庭,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家庭中的成员角色也越来越不一样。从住所、假期、学校、宠物,到家人的感觉和家庭树,学会彼此理解、包容和体谅,也学会思考和理解!
《family comes in many forms》Bella Mei,Wong
推荐年龄:不限
在传统的定义中,“爸爸,妈妈,孩子”才能组成一个家庭。但爸爸妈妈分开生活了,怎样向孩子解释即使没有爸爸,妈妈和孩子也可以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呢?怎样让孩子理解,家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组成形式,而每一种家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快乐?这本绘本从孩子的视角通过不同动物的家庭构成出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独特的小家中享受独特的爱和乐趣!
绘本类别二:关于离婚这件事
《蔻蔻熊,这不是你的错》
Vicki,Lansky
推荐年龄:3-7岁
这是⼀本写给孩⼦和家长的绘本:还在上幼⼉园的蔻蔻熊不得不⾯对爸爸妈妈要离婚的消息。熊妈妈和熊爸爸⾮常认真地倾听蔻蔻熊的各种顾虑并给了她很多机会表达⾃⼰的感受,同时尽⼀切机会告诉蔻蔻熊这绝对不是她的错。
《窗边的奥利弗》
伊丽莎白·施里夫(美)
推荐年龄:4-8岁
奥利弗的父母离婚了,他也进入了陌生的幼儿园。奥利弗情绪低落,他经常站在窗前,等待爸爸或者妈妈来接他回各自的家。奇妙的小狮子陪伴着奥利弗,直到班上新来了一位哭泣的女孩子……这个故事的情绪是舒缓的,与之相对应的图画也呈现出温和的面貌,没有戏剧性的场景,没有多种视角的变换,我们就像走进了一座最最寻常的幼儿园,那里温暖的气氛令人充满了安全感。
《保罗分家了》马丁(德)
推荐年龄:7-10岁
本书为德国绘画大奖得主倾情力作,是风靡德国的独特绘本,触及单亲家庭话题,直击心扉,但也看到有一些读者反馈此书的画风和内容稍显另类。书中从保罗的角度出发,当他知道爸爸妈妈离婚了,当现实和希望之间出现了差距,孩子在梦中想出了一个个计划想改变这件事,他想到复制自己,又想到分解自己,最后妈妈带着保罗去了新的城市。
《恐龙离婚记》Marc Brown (美)
推荐年龄:4-8岁
这本书出版于70年代,以恐龙拟人的形象,就孩⼦们关⼼的问题(离婚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父母离婚?父母离婚后孩子与一方生活;拥有两个家;跟父母的新朋友会面;和继父/继母生活;与异父/母的兄弟姐妹相处等)⼀⼀作出了解答。早期的此类绘本多为阅读疗法而创作,有一定说教目的。
《我不想谈那个》Jeanie Franz,Ransom
推荐年龄:4-8岁
⼩⼥孩从⽗母那⾥听到离婚的字眼后,经历了⼀系列负⾯的情绪,作者将孩⼦的情感以⽣动的动物形象渲泄出来,⼀会⼉是鳄鱼,⼀会⼉是刺猬,读到这本书的孩⼦定会感同⾝受。但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她知道有些事情会改变,很多其他的事情,特别是他们对她的爱,会保持不变。
《潜鸟夏⽇》Barbara, Santucci
推荐年龄:5-9岁
⼥孩若霓跟爸爸度过了第⼀个没有妈妈的夏天,⼥孩问爸爸,你说过潜鸟们会永远在⼀起,可是为什么你和妈妈不在⼀起了呢?爸爸回答:有时候情况会发⽣变化,但是有⼀部分是不会变的,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
《好事成双》
巴贝柯尔
推荐年龄:3-8岁
一对人见人爱的兄妹,却有一对问题父母。他们每一件事情都合不来,他们因为讨厌彼此而在家中争闹不休。兄妹们都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生下他们才变得讨厌对方。当他们终于搞清楚那其实是爸爸妈妈自己的问题之后,便想出一个办法:让爸爸妈妈举行“不结婚”典礼,寄发“不结婚”请帖,请朋友们参加。当爸妈各自去度“不结婚”蜜月时,他们把房子拆掉,重盖了两座房子,当作“不结婚”礼物,送给爸爸妈妈。问题奇迹似的解决了,从此以后,快乐的爸爸妈妈各自和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Was is the Chocolate Pudding?》
Sandra,Levins
推荐年龄:4-8岁
一个年轻的叙述者用孩子般的纯真和幽默,和他单亲的父亲和弟弟生活在一起,他解释了离婚的原因。该书由美国⼼理学家协会出版,备受婚姻关系律师推荐。因为⼤部分8岁以下的孩⼦通常都会将⽗母离异归咎于是⾃⼰的错误,这本书让孩⼦知道离婚是⼤⼈⾃⼰的问题,让孩⼦感到释然。该书还有作者和⼼理学针对孩⼦就⽗母的分居和离异普遍产⽣的情绪和反应的应对⽅案。
《熊爸爸和熊妈妈离婚了》Cornelia Maude Spelman ,Kathy Parkinson
推荐年龄:4-8岁
作者讲述了⼀个叫蒂娜的⼥孩经历⽗母离异的故事,开始蒂娜感到⾮常难过和害怕,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她意识到虽然⽗母不再⽣活在⼀起,她依然被⽗母的爱包围着。
《Two Homes》Claire,Masurel
推荐年龄:3-5岁
我是妮娜,我有两个家。爸爸住一个家,妈妈住一个家。我住在两个家,有时候和爸爸住,有时候和妈妈住。在这本可爱的绘本中,作家玛莉安以简洁的文字,说出孩子面对父母离异的心情,画家妮可则以温暖的画风,呼应故事带给孩子正向思考的态度,帮助他们驱逐害怕失去⽗母的恐惧。
《妈妈家,爸爸家》晏凌羊(中)
推荐年龄:3-6岁
本书是一本生命的励志作品,里面有生命、亲情、离别、和成长。通过讲述鱼儿和小鸟之间的故事,帮助家长给孩子解释父母离婚这件事,给孩子做好情绪疏导,让孩子明白小鱼不能飞上天空,小鸟不能游在水里,再好的伙伴也不可能长久地住在一起玩耍,只有回到自己的天地中,各自才很开心的观点,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接受父母的选择。这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的:生命中,重要的并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看待他们,并从中收获什么。
《小罐的两个家》纪蒂·威尔(法)
推荐年龄:3-7岁
獾爸爸和獾妈妈不再相爱了。他们不停的争吵,为任何事都要吵,哪怕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也要吵——不停的吵架。小獾遇到了猫头鹰爷爷,他向猫头鹰爷爷倾诉,猫头鹰爷爷说:小獾,虽然丈夫和妻子不住一起了,但他们永远都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最终还是分开住了,小獾一段时间在爸爸那住,一段时间在妈妈那住,小獾终于相信,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是爸爸妈妈永远爱他。
《好处就在……》安妮·里克特,扎比内·海涅(德)
推荐年龄:3-8岁
这本绘本探讨的话题是父母离异后孩子的生活,扎根于两个不同世界里的生活。而这一切并不一定要充满矛盾。作者巧妙地将孩子和父亲以及和母亲在一起的生活画面并列展现出来。相关的场景里能看出不同之处。无论是吃饭,洗澡,讲睡前故事,还是旅游,排解思念,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做法。而小主人公总能用一句“好处就在……”看到这一差异的积极的一面,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即使不是三个人在一起,但父亲和母亲其实也有相同点——就是他们都全心全意地给孩子呵护和关爱。
《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克莱尔热(法)
推荐年龄:9-12岁
你无法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分手?为什么你在爸爸家生活,而哥哥在妈妈家生活?总在爸爸妈妈之间传话,你受不了了?你觉得爸爸妈妈太自私了?……这本书由心理学专家和记者搭档,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回答孩子的所有问题,包括一些难以启齿的疑问。尊重9-12岁的孩子的心理和阅读习惯,利用风趣的插图和实用的卡片,启发孩子的思维,奉献简单易用的忠告,让孩子学着看到积极的方面,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绘本类别三:关于离婚后的生活
《量身定做的爸爸》大卫·卡利(意)
推荐年龄:3-8岁
爸爸是可以量身订做的吗?书中的小女孩有一位很棒很棒的妈妈,这个妈妈除了高大强壮、聪明美丽之外,她还是个运动高手,而且很会玩拼图!可是,小女孩只有妈妈,没有爸爸。所以,小女孩想帮妈妈找一个量身订做的爸爸。于是,她们在报纸上登了一个广告:“我们要征求一个爸爸!这个爸爸要会运动、要很聪明、要喜欢玩拼图、还要和蔼可亲!……
《谁来我家》安娜琳娜·麦克菲(英)
推荐年龄:3-6岁
分享与独享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具体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该如何迎接新家庭的成员呢?安东尼布朗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精准地诠释了单亲家庭重组过程中复杂微妙的亲子关系,从忍受,抗拒,到最后正视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到真正想要的生活,这个过程需要孩子和大人共同面对。
《妈妈的红沙发》薇拉·威廉斯(美)
推荐年龄:3-10岁
本书透过主角小女孩的自述,娓娓诉说一个单亲家庭为梦想奋斗的生活点滴。故事的开头虽然是一场火灾,但是外婆却说:“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整个故事展现一种积极乐观、筑梦踏实的生活态度,而结局更充满着难以言喻、令人心安的温暖,她们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一个漂亮的、舒服的红沙发。
《大猩猩》安东尼·布朗(英)
推荐年龄:3-10岁
《大猩猩》是国际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作品,讲述的是爸爸妈妈离婚后,小女孩安娜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渴望得到爸爸的关爱,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爸爸既冷漠又严肃。在安娜过生日的前一晚,安娜想要大猩猩作生日礼物,得到的却是一只玩具猩猩。安娜感到自己被关在笼子里,像动物园里的猩猩一样。不过,当晚让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玩具猩猩变成了真正的大猩猩,并且要带安娜去动物园玩。本书建议与作者另一本绘本《动物园》搭配阅读,更能理解作者用心。
《我的爸爸叫焦尼》
爱娃·艾瑞克松(瑞典)
推荐年龄:3-6岁
这是一个非常温馨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狄姆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他告诉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伯伯、披萨店的邻居,告诉所有人他身边站的就是他爸爸。他为爸爸自豪,当电车走远,他期待着下一次和爸爸的见面。
《爸爸的新女朋友》
贾尼斯·利维(美)
推荐年龄:3-6岁
这本书从孩子的视角描述了爸爸的新女朋友,她的外貌、她的性格、她的行为、她和孩子交往的小细节、小点滴,故事的最后孩子说:我觉得她有希望哦!看似在探讨单亲家庭的再婚,但仔细读来,你会发现,它探讨的是所有亲子间怎样相处,如何建立自然、和谐的亲子关系——这一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离婚快车》Paula,Danzinger
推荐年龄:青少年
作者讲述的是⼀个叫菲⽐的初中⽣不得不乘坐离婚快车往返于⽗母的新家之间的故事。菲⽐⾮常烦恼她的新⽣活,这意味着她要离开纽约的公寓和朋友,和爸爸一起搬到乡下,每个周末都要搭公车去看望她在纽约的妈妈。这意味着她必须在一所新学校上九年级,并看到她父亲继续约会。这是一种忙碌的生活,但最终她成功地适应了这种变化。
《Dear Mr Henshaw》Beverly,Cleary
推荐年龄:8-12岁
这是一个小学生如何适应爸爸妈妈离婚后的一系列心理过程。他让我们明白,当我们关心的人从我们生活中离开时,我们的心就有了缺口。要填补这样的缺口,就必须接受新的爱,而不只是把心封闭起来。
绘本类别四:关于爸爸或妈妈离世
《爸爸的围巾》阿万纪美子
推荐年龄:3-8岁
故事讲述了一个失去爸爸的孩子在冬天围上爸爸的绿围巾后发生的事情。封面上小主人公阿蒙围着爸爸的绿围巾,戴着的帽子遮住了大半个脸,他的双手紧紧握住绿围巾。阿蒙原本是害羞、缺乏自信的孩子,在爸爸离世后,他不断努力,慢慢成长变得勇敢、独立。故事在忧伤中凸现的是坚强和勇敢,一条围巾串起了孩子对爸爸的思念、对妈妈的关爱,还有从爸爸的围巾中汲取的力量。本书借由一条绿色围巾,道尽小男孩对过世的爸爸的思念,令人动容的图文,感人至深。
《记忆的项链》伊芙·邦婷(美国)
推荐年龄:3-6岁
这是一本关于再婚主题的绘本。小女孩萝拉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再婚。一天,萝拉在自己家的花园拿出妈妈留下的项链,作出怀念时,结果被小猫咪弄断了。扣子四散,在爸爸和新妈妈的帮忙下,仍欠了妈妈之前最喜爱的一颗扣子。一家人努力的寻找着,直至深夜新妈妈仍不放弃,要帮萝拉找到那扣子。而这一切萝拉都看在眼里,因此而打开了她与新妈妈建立关系的机会。
《The Heart and the Bottle》
Jeffers, Oliver
推荐年龄:4-8岁
亲人的陪伴就像是一种魔法,它让我们充满勇气和好奇心:我们仰望星空,聆听海浪,从生活中找到无尽的色彩和欢笑。但当至亲之人突然离世时,那颗受伤的心又该放到哪里?这本书中的小女孩,选择把自己的心藏在瓶子里,这样就不会再受伤……本书教导小朋友面对失去,打开心接纳新的关系、感受爱,进而珍惜生活里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