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3 氺慶
我们先来看两张截图:
第一张来自我关注的公众号截图,第二张来自简书AAP上截图。从截图中几个文章的标题来看,你或许第一反应是:鸡汤文。
对的,这也是我放两张图的原因。所以大家看的时候自动切换看图的模式。
首先申明,在这里不是要黑“鸡汤文”,也不是黑某些APP,而是要来探讨下鸡汤文的进化。
读过心灵鸡汤、励志、成功学等类型文章的,对这类“鸡汤文”应该并不陌生。并且从题目一下就能辨别出这类文章,甚至其大概要讲的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鸡汤文开始在我们的视野里大量出现,各种刺激我们的神经,扰乱着我们安静的日子,勾起了我们连自己都不曾产生过的各种欲望和冲动。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看这类文章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文章曾经很长时间刺激着我,并且对我还产生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个喝“鸡汤”时间比较长的人,从个人的角度来梳理下鸡汤文这些年来的变化,以及我们如何客观的来看待。
1.从口号型转向技术型
如果你看类似鸡汤文的时间比较早,回顾一下,可以发现,以前的鸡汤文多是一些激励型的话语或口号,读起来激情澎湃,有时最多也是用一个小故事引出,然后得出一句激励人的话。其特点是直接性和简短性,便于传播,便于人们拿出来吼一吼。比如我qq空间和朋友圈里,经常会有几个朋友一早起来就是发一小段鸡汤式口号。比如:“如果你的心是快乐的,那么,你在哪里都是快乐的;如果......”等等,一大清早用来振奋下士气还是不错。但其缺点的,空洞、没有营养,最要命的是,很多缺乏逻辑性和客观性,比如《欢乐颂》里邱莹莹读的那些鸡汤书籍。
现在市场流行的鸡汤文也很多,但已不像传统意义上的那些鸡汤文了,从文首两张截图来看,你能识别哪些是鸡汤文不?
不看内容,估计也不太好判断。
因为现在的鸡汤文已经升级,并已高度进化了。其特点是有内容、有故事、有方法、有逻辑,也客观,甚至还挺真实。其中强调方法的,网络上有另一种说法,称为“干货文”。但个人认为,这些文章实质上没有本质性区别,只是内容上有所不同。
例如这些干货文:《五条健身建议,让你摆脱赘肉,重塑完美身材》《高效时间管理,我推荐这十个APP》《每条价值一万的演讲秘诀,今天免费送你十条》…… 。从标题来看,这完全就是干货文。但是与现在鸡汤文相比,这些文章只是把焦点引导了方法层面,更具有技术隐蔽性。虽然它里面没有百转千回的励志故事,没有直白动人的口号和话语,但是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过分的强调方法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立竿见影的,短时间起作用的,然后就勾起了你的冲动与激情,这效果本质上与鸡汤文没多大区别。
这一类的文章内容具有充实性和方法学性,经得起推敲,能满足大家“只要干货,不要鸡汤”的心理。这些文章里不乏很多好的作品,但很多内容却是从个人经验和观点出发,结合个人的经历来写的,具有片面性,忽略了针对性和个体差异,如果读者不加以认真思考和区别,容易自陷纠结。
2.辩证的看待
为何鸡汤文在社会上大量的流行,并不断的进化。首先,从传播这些文章的媒介看,这些文章容易获得较好的卖点,市场需求较好,所以这类作品盛产。
第二,在这样一个资本运作的社会里,人人都想获得成功,成功意味着财富,意味着社会地位,鸡汤文恰好是满足了人们这一心理,除了心理层面给与人激励与安抚外,方法技术层面也有了,具有卖点,再加上市场较广,各一媒介宣传传播,就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现在“鸡汤文”一词语虽是一个带有贬义的字眼,但个人认为,鸡汤文大部分还是有一些正向积极作用的。特别是那些有内容有营养的文章,能给人带来一些启发和激励,并且有的还能给与一些提升自我的具体方法。因此,看到这类文章,根据自己的需要辩证的看待,加以甄别就行了。无需过多忧虑。
3.由鸡汤文盛行所折射出的
鸡汤文的盛行反映出了这个社会的浮躁,但浮躁也代表这个社会的活跃程度比较高。特别是那些大量有内涵有思想的文章出现,以及新生代作家的出现,反映的是这个社会思想在急剧的碰撞和变革中,而这些思想碰撞、传播、变革的推动力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各种新的思想和观点快速的进行传播,打破了传统信息不平等的壁垒,为中国新一代的创新提供了便利。
.4.写在结尾
鸡汤文虽然有其正向的一面,但毕竟其内容较短,传播的知识碎片化,不具有系统性。要正真的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形成深度性的思想和观点,产生颠覆式的创新,还是得读那些经典。
最后一句:鸡汤太多,大家慎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