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吧

这年头,做妈妈太不容易了,上班吧,有人说,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妈妈的陪伴无可取代,你为公司拼死拼活拿那点工资,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却被你错过了,值得吗?

全职带孩子吧,又有人说,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保姆型妈妈,妈妈的自我价值跟孩子一样重要,甚至还有人拿出国外某研究报告说有工作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以后收入更高……

于是,一些既想给孩子陪伴,又不甘沦为全职太太的妈妈们一边学习育儿知识,一边在亲子教育领域开始了“创业”,结果,这群人这两天又被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就在前天,一篇“妈妈,请停下你“创业”的脚步”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直接而严厉地攻击了daycare,正面管教,绘本馆及其他创业妈妈们,昨天,某教育大号又转载了这篇文章,然后又是新一轮刷屏。

像不像“父子骑驴”的故事?

这篇文章在我的朋友圈和讲师群里也激起了一些讨论,主要有两种声音:

一种觉得很不舒服。这篇文章片面客观,她了解我怎么带孩子吗?凭什么批评别人?

一种感觉到中枪了。也许一开始的初衷确实是希望做好平衡,但在过程中自己确实多多少少的忽略了孩子。

从阿德勒心理学来看,这两类人的归根结底,都是在“寻求他人认可”。

为什么心里不舒服,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妈妈在“创业”的过程中必然牺牲了孩子的陪伴,我自认为做的很好了,你为什么不认可我?

而感觉中枪到麻麻们,本来想给孩子最好的陪伴的妈妈们,为什么走着走着丢掉了初心?因为急着证明自己。为什么要证明自己,还是在寻求认可。

是的,对普罗大众来说,我们普遍都认为,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有价值,通过别人的认可,我们能够消除自卑感,可以增强自信心。

人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阿德勒认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受赏罚教育的影响,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而如何做了不恰当的事就会受到惩罚。阿德勒严厉批评这种赏罚式的教育。在赏罚式教育之下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是先有了希望获得表扬这个目的,所以才去做正确的事,并且,如果不能够得到任何人的表扬,那就会很愤概或者是下决心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想法。(插播广告,如想进一步学习如何对孩子避免赏罚教育,请联系你身边的正面管教讲师,参加父母课堂。)

因此,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阿德勒认为,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饿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吧。

那么,阿德勒是不是提倡人人任性自私,我行我素呢?要理解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需要了解阿德勒心理学中“课题分离”这一主张。

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如此一来,我们发现,首先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在对别的妈妈的生活方式妄加干涉,她介入了别人的课题。而看了文章恼羞成怒或觉得被打脸的,正是允许了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不是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