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话题:你会招“不差钱”的员工吗?
最近在面试的时候被面试者狠狠的教育了一番,对话如下: 我:您好,您的条件基本符合我们公司岗位要求,请问您的期望待遇是多少呢?"
面试者:"额,我在广州有五套房子了,所以,我只想学好技术,工资没有太多要求。如果什么都为了钱,人生有意思吗?"
听到这里,作为招聘专员,本宝宝竟然无言以对,有钱人真任性,现在我有点开始犹豫,既然他这么不缺钱,那我还要不要招他呢,他的稳定性会不会很差?
请问大家,你会招聘这样的不差钱员工吗?你有没有为土豪员工的管理问题头疼过?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土豪员工的呢?】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肯定以及一定的——这样的员工来一打!因为我们公司目前有80%以上的员工是海归硕士,公司里目测90%以上的员工的家里不差钱,近三年公司流动率极低,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只能说你见得太少了,对于人性你了解的也太少了。好了,言归正传,咱们先从我为什么愿意招“不差钱”员工谈起——因为不差钱的员工一般都是自我实现型人士,这要先讲一下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一、 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如果这些需要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
(一)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
(二)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得不相信这社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三)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四)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
(五)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极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例如: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术家、运动家把自己的体能练到极致,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或是单纯只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业家,真心认为自己所经营的事业能为这社会带来价值,而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Tips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Tips2: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Tips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Tips4: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Tips5: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综上,在我们这样的投行工作,经常性的工作状态是业务部门每周70-100小时的工时数正常,而且有的时候会跨地区、跨时区作战,在公司加班是家常便饭,更不要提在家里随时被老板揪着参加电话会议,写PPT,这是没有人监督、要求的工作状态,因此在不差钱的员工面前,他们只剩下——“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被满足,通常这样的员工积极、主动,愿意承担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不差钱的孩子们,喜欢挑战得是自己!
二、HR要擦亮眼:
为什么我愿意用“不差钱”的员工呢?因为在我们公司,能够入围最终面试的,我总结起码要具备以下三个素质:
1、对自己有要求,对未来有想法,不待扬鞭自奋蹄;
2、甘于寂寞、能够吃苦;
3、见得过世面,Hold住场面,思路清晰,临“危”不乱。
为什么要有以上三个素质要求呢?
首先,投行的工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丽。在我们公司的新人一般的工作强度是这样的,每周至少60-70小时,在华尔街更是100小时一个星期正常。如果你对自己没有要求,等着老板下任务,得过且过,在我们这样的公司等待你的就是被淘汰。
其次,甘于寂寞,能够吃苦。为什么这么说呢?投行从业者大家往往看到的是光鲜亮丽的外表,也是“金领”的同名词,经常打飞的,出差五星级酒店,但是,大家看不到的是在谈判时的唇枪舌剑之后的不断的对方案的改、改、改;融资的时候各种方案的穷尽;对于投资人的各种刁钻问题的充分准备;投资测算模型的不断调、调、调。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要求还停留于——我加了班,公司为什么不付给我加班费?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为什么项目被枪毙?我们的福利能不能每月增加一点?那这样的员工同样在我们这样的平台上是没有希望的。“不差钱”的员工,通常在我们公司的表现是,可以接受免费实习,现在我们公司的五个海外实习生都是没有实习工资的,家境都不错,都是美国的前三的商学院出身。“不差钱”好像同样也不计较自己付出与回报,如果项目被毙掉,那就平静接受,总结经验,转向下一个项目,他们普遍具备“狼性”,对对手狠,对自己更狠!
最后,见的过世面,Hold住场面,思路清晰,临“危”不乱。给大家举一个5月份在纽约我给大BOSS参加圆桌会议期间的一个面试安排吧。这个在纽约的候选人时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正在找免费实习的工作机会,大BOSS的日程表上原本是没有面试时间安排的,我提了要求,老板就说让我通知候选人到纽约某五星级酒店直接到早餐会现场参加,利用早餐会间隙进行面试。我只告诉了这个候选人酒店名称及早餐会餐厅地址,在面试之前我已经把候选人的微信名片推给了大老板,候选人加了大老板若干次愣没有通过——且候选人没有参会证。如果是换做你参加这个面试,你觉得你能见到大老板并且面试成功么?结果是小姑娘在没有参会证、没有老板的微信及电话号码的情况下不仅见到了我们的大老板还很顺利地通过了面试。通过面试之后,我们大老板直接就带着她参加了圆桌会议,让她直接在现场写会议纪要,她回到家之后很快就把会议纪要写完并反馈给团队。
Tips:有钱无罪!当然“不差钱”家庭里也会出“败家子”,那就请HR在选人的过程中,把“对“的人选进您所在的组织。在我看来,虽然学校教育无比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千百倍——学校可能教会你的是自学技能,但是家庭会教给你在“父母所在阶层”所能提供给你最好的教育及各种伦理!
其实题主潜意识里更加担心的是这种有钱的孩子不好管,我认为,做HR的招到的员工只要德才兼备、三观正常,其实不用管出身。不差钱的孩子跟差钱的孩子都要放在统一的组织架构、组织制度下面进行管理。
见得多了,经历得多了,包容性会提高,到那时候,今天题主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