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4 周四 多云转阴
昨晚(北京时间)6:55,我们乘坐的EY867航班在上海浦东机场准时起飞,00:30左右到达阿布扎比国际机场。当地时间02:20转乘的EY99班机也准时起飞。土耳其时间今天早上6点20左右,飞机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安全落地。
踏上异国土地的兴奋让10多个小时的旅途疲累云散。
领队带着我们坐地铁前往酒店。
大家都买了交通次卡或充值卡,只是因为语言文字不通,对售票机购卡的操作流程不熟悉,所以折腾了很久才得以成功。
不过,这影响不了大家初来乍到的亢奋情绪。
伊斯坦布尔的地铁很深,大约坐了三四架又长又陡的电扶梯后,才到达地铁运行层。
土耳其的浪漫气息从过道里夺人眼球的灯光色彩和壁画设计中散发出来。
走出地铁口,眼前的景象让我吃惊不小,几只大狗或趴卧或横躺着,我们一群人从它们身旁走过,它们雕像般浑然不动,俨然一副"你们走你们的道,与我何干"的作派。
哈哈,土耳其的狗一点没有狗的腔调啊!狗的警觉性不是很高的么,从它身边经过,它即使不吠你,狗眼也会横你几眼。又,我们所见过的流浪狗怎么可能如此心安理得坦然自在地占据人的地盘?
土耳其的狗非狗?
九点多,终于来到我们入住的酒店。它地处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教堂、大巴扎、地下水宫等都在周边,出行非常方便。
入住酒店后,休息倒时差。
12点多,离开酒店,正式进入旅游模式。
当然,首先得打发辘辘的饥肠。也许是为了节省时间,也许是被烘焙店里的香气勾引,几乎人手一份买了这款点心,90里拉,酥香软甜。
对土耳其吃食的第一印象,谈不上一见倾心,但还是愿意再次会会它的。
跟着领队沿着马尔马拉海岸线一路漫行。
海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令人咂舌称奇:
有孩子和老人三五结伴着或在海里游泳;或坐在海边的石块上闲聊,小猫或小狗在他们旁边打着瞌睡。到处都是海鸟,有的在空中翔舞;有的在岸石上憩息;有的在角落里啄食,食物似乎是人专门投放的面包碎片或像猫粮一样的小颗粒。离岸不远的海面上,这里或那里,不时有海豚"哗啦"一下鱼跃而出,仿佛想与人类试比泳技……
这里的生命是何等恣肆而惬意啊!
面对美景一一美丽的景色和美好的场景,人很容易忘乎所以,这大约就是旅游的治愈功能吧。
沉浸式拍照,是向美景表达爱情的最具象最直白的方式。相机、手机的拍照功能,实则更是表达功能。
此时,时间凝固,美景定格,美好永驻。若干年后,我们可以借助照片,穿越时空,与曾经的自己谋面,让美好历历再现。
走了一个多小时后,海面变窄,有同伴说,这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了。
有点激动!博斯普鲁斯海峡,这可是中学时代背得滚瓜烂熟的一个地名呀!竟有一种忽遇半辈子不见的儿时玩伴的亲切感。
原来它在这里!原来它长这样!
一不小心,我和阿宋、菊子掉队了。
领队微信告知,可以继续沿海岸线前行去看博斯普鲁斯大桥,也可以直接去蓝色清真寺。
遥望,博斯普鲁斯大桥似乎离我们有几千米远,这太废腿了!还是直接去蓝色清真寺吧。
在海岸边,转首能望见蓝色清真寺的六根塔尖,但从哪里可以拐过去呢?
谷歌导航全是英语,看了个一头雾水。
路在脚下,路也在嘴上!向美女和帅哥问路,他们非常热心和耐心,借助有道翻译官和彼此都会的"a little "英语,我们终于明白了大概路线。
远处的博斯普鲁斯大桥隐约可见。
这是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1968年开始修建。它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
1973年10月30日通车,全长1560米,跨越海峡水面1074米,桥身离海面64米,各种类型的船只都可以通过,是欧洲第一大吊桥,世界第4大吊桥。两个桥塔有165米高,连着两根58厘米粗的钢索,这钢索是用11300根五毫米的钢丝拧成的。除两头的钢架外,大桥中间没有桥墩,整个桥身就吊在两根钢索上。
它横跨亚欧大陆,不但把被海峡分割的伊斯坦布尔连接了起来,也把欧亚两大洲连接了起来。
路边古老的城墙诉说着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沧桑。
公元前658年,希腊移民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建立了一座城市,称为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起初称为新罗马,不过很快就以其创建者君士坦丁命名——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译康斯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初建时为首都(独立战争期间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才成为国际上的正式名称。(网络文字)
几经易名,足见其历经的风云变幻。
据说伊斯坦布尔别名“七座山丘的城市”,因为该市的老城是由君士坦丁建于七座山丘上。
伊斯坦布尔的市徽上,7个三角形代表着7座山丘,其上四根塔柱代表着清真寺,两相组合后的意思是伊斯坦布尔的每一座山上都有一座清真寺。
我们沿碎石铺成的坡路向上走,两边的建筑颜色很丰富。
终于来到蓝色清真寺前,六个宣礼塔中的一个正在修缮中。
这可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啊。
它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
它属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以希腊文化为主体文化)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信安拉(真主)、信天使、信经典、信圣人、信后世、信前定。
但也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苏丹要建造"黄金"的宣礼塔,但"黄金"和"六根"发音相近,建筑师误听成了"六根",结果就建造起了这六根43米高的宣礼塔。
在2008年也门首府的萨利赫大清真寺建成前,蓝色清真寺一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拥有六根宣礼塔的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在建造过程中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建筑结构严谨,外观造型独特,400年间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
它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伊斯兰教女性都包头巾,以表达对宗教的尊重和虔诚。入乡随俗,进入蓝色清真寺之前,先用围巾把头包起来。
在清真寺前,不会包头巾,包了不好看……此等都是"度外"事。否则,只能在寺外看看热闹了。
把鞋脱了放在规定的地方,然后走过门框均由大理石铺成的三道门,来到内庭,顿给人眼睛一亮之感。
里面粉红砾石、大理石或斑岩的大石柱之间以拱门相连接,拱顶着几十个圆顶。用于洗礼的喷水池占据了内庭的中心,四周是6根大理石石柱。中央圆顶通过角穹靠在4个突出的拱上,角穹则依次倚托在4个直径1.6米的、巨大的、圆型的、有凹槽的角柱上,4个半圆顶各占中央圆顶的一方,各个角边的小圆顶则构成了清真寺的底座。(网络文字)
有人说,蓝色清真寺内部的莫兰迪色花纹可以温柔到人的骨头缝里,这似乎一点都不夸张。
据说蓝色清真寺最原始的特征在于它那透光性能极强的260扇窗户。
蓝色清真寺游览结束,步行10多分钟回到酒店,然后在附近找了家兰州拉面店,花了5美元吃了碗兰州拉面。
来土耳其的第一顿晚餐不吃烤肉吃拉面,这只能说明:我们不是吃货,吃只是为了打发肚子,怎么省事就怎么办。
当然,品尝当地美食,该是旅行的内容之一,我们还有10多天的时间,足够有机会去吃土耳其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