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想到写这个梗,是因为昨天朋友小郑的一翻话:最近越来越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想想,我们这些80后现在真的是己经开始步入中年了,虽然我一直极度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好吧,其实我也不太愿意承认。有时我甚至还会刻意模糊自己的年龄,以没事装个嫩什么的,来葆有一些年轻人的特权。
但是在对于生活日渐深浓的焦虑上,这一点我绝对感同身受。
环顾周遭,看着几乎所有的同龄人都在忙着打拼事业、晋升职位,当然还有就是生二胎。作为一个即没有升职希望、又不想生二胎的职业女性,为了证明一些自我价值,我开始试图尝试发展对文字的那一点兴趣爱好,开个人公众号、学习写杂志稿。
但很快,随之而来的新的焦虑又来了。你以为自己每天处理完工作与家务后,晚上十点还坐在这里加班学习写稿就很勤快?哈,错了,在这个圈子里,比你有天赋的人、比你更努力的人一抓一大把。当我还在以龟速摸索的时候,我的同学们己经在不停的上稿出成绩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只是更焦虑了而己。
事实证明,好像我怎么追,都是那个跑在时间最后面的人。
这种焦虑感我在身边的许多朋友身上也感受过。Z一天工作12个小时还在嫌弃自己不够努力;H总是容易失眠,觉得跟别人比起来简直一事无成;还有三十几岁己经满头白发的A,每天都在为如何教育孩子焦虑不己----
好像不知道从哪天开始,这种如影随形的紧迫感和焦虑感就己经在我们这批80后的生活圈中无处不在了。无时不刻地,总有一些事物在提醒着你己经人到中年,时日无多,如果再不去做些什么,一不留神就会被生活淘汰出局、永远没机会翻身了。
2
在百度上输入“中年”两字,满屏跳出来的都是“中年危机”、“中年焦虑”、“中年出轨”之类的词汇。对“中年危机”,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个体在35~59岁,即进入中年之后,产生的生理及行为上的不适应和心理上的不平衡。
虽然有点令人沮丧,但是反观自身,再结合这个年龄层次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压力,其实也不难为这种危机感找到根源。
人到中年,到底都在焦虑些什么?
1、有对家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不管是你为人父还是为人母,面对上有老、下有小,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你得承担起安庭的开支、老人的赡养、子女的抚养,这些都是无论如何也逃避不了的事实。当然,这也意味着你必须努力营生,为生计而奔波忙碌。这段时间,朋友老郑在一家医药公司呆了十几年以后被迫下岗,出来后又无一技之长,拿着仅余的十几万存款想要自己创业做点小生意,结果也并不理想。说起现阶段的生活压力,这个年近四十的男人一脸无奈与心酸:“我必须得想办法赚钱养家啊,老婆孩子还等着吃饭---“
2、有对自身无所作为的失望。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用在人到中年的我们身上倒是再恰当不过。前几天还在跟一个朋友开玩笑说道:如果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对时间就能有现在的这种紧迫感,就懂把握时间去努力的话,人生会不会变得更美好一点?或许也正是基于对自己的这种一事无成的失望,几乎是出于本能,我们都必须再试图更努力一些,以让自己的人生不至于是一眼望得到头的惨淡黄昏。有句话怎么说的?因为“再不折腾,真的就老了"。
3、有对一成不变生活的无奈。在所有模式都己经被定型的中年,更多时候,每天的生活就是在重复一个固有的模式。无论是婚姻生活,还是从事了多年的的工作,新鲜感都早己不再,勉强支撑你去应对它的往往只是所谓的一种责任意识。一切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没有意外也很难有所谓的惊喜。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你早己看不见诗与远方。但谁也不能否认,当欠缺期待与热情,那些日复一日却永远处理不完的工作内容、永远收拾不完的家务琐事,其实就会让人倍感压抑,疲惫不堪。
4、有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焦虑。纵观身边的朋友,特别是女性,似乎都与我一样陷入不知该如何正确教育子女的困境中。很多人忙着为孩子能够念一所好的学校而费尽心思奔走,忙着帮他们安排各种培训课程,希望他们能过上比自己更优秀、更自律、更有成就的人生。这本身是良好的出发点,但在教育过程又往往忘了,孩子其实是一个独立个体,他的成长有时并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为什么你不可以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为什么你不可以听话一点?”当你对孩子这样提问的时候,是不是连自己都可以闻到焦虑的气息?
5、有对未来的不安全感。最近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叫《小别离》,讲黄磊所饰演的眼科医生原本有一个稳固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但在他遭受事业挫折、父亲患病、子女教育出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后,开始陷入到了无法躲避的中年危机中。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人到中年,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而关于房价、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种生存成本又都太昂贵,让很多人都难以在现有的生活中找到对未来的安全感。你根本就无法预测,前面的生活里到底藏着多少个坑啊。
3
那么,面对中年生活中如此种种的焦虑和不安,到底又该如何自处?
曾经看到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一个中年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能不能跨过不会闲不敢闲的那种焦虑。
当时只觉得这就是一段装逼的话嘛,标准的知识分子站着说话不腰疼,谁有钱有闲还不会享受啊。等到现在自己踏上中年这趟旅程,回过头再思考,才开始体会到其中深意。
往往是这样,当青春挥手远去,人生的目标向现实靠拢,对物质欲望的追逐代替虚无的精神追求,我们开始买房、买车、买保险,努力打造一切能够让自己看来安全体面的外在环境,几乎很难也不敢让自己稍做停留,更遑论是去关注或是倾听内心的真实需求了。
可是事实上,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诗与远方也一直都在。只是世事太过喧嚣,欲望太过纷扰,习惯了长久以来做任何事都要抱着明确目的你我,己经不懂得如何再用一颗诗意的心去仰望星空、享受美好罢了。
在一篇报导里看关于刘涛的采访。她在丈夫王珂生意破产、患上抑郁症之后,为了帮助王珂脱离对药物的依赖,毅然决定放下身边的一切,怀着身孕陪着他去看世界,丽江的雪山、三亚的大海、坝上的草原。在欧洲,她每天陪王珂只做一件事情:没有任何目的开车。没日没夜地开,从法兰克福开到威尼斯,威尼斯开到罗马,再从罗马开到摩纳哥,到了巴黎又开往瑞士---终于,在瑞士的一个小村里,当刘涛看着导航准备启程去下一站的时候,王珂忽然对她说:“老婆,谢谢你陪着我,我们回家吧,我好了,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闯过去。”
现在的王珂不再开着劳斯莱斯满街嘚瑟找烤串了,也不再穿着DC正装人模狗样的混拍卖晚宴。他学着每天起早睡好,经营自己的“小本买卖”,白天带着两个孩子出游,晚上接老婆回家。告别原来的富贵生活,他与刘涛反而领会到了平淡的可贵与美好。
事实证明,人并不需要得到一切才能感到幸福。面对纷至踏来的欲望,能迈开脚步去勇敢追逐固然重要,懂得舍弃自己没有能力拥有的那一部分,何尝不是大智慧?
4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深以为然。没有什么比看透一切依然愿意拥抱一切来得更有力量。面对真实得很不可爱的中年生活,不得不承认,真正考验是的置身其中每个人的心态。
心理学上将一个人的心态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在正反馈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认可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由此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带动与引领自己走向更好的生活。相反,如果每天都是眉头紧锁,这种不良的精神状态最终势必会一点点加重你的精神负荷,让你越来越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也正因为如此,如何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在追求个人价值和享受当下生活之中寻求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才是渐入中年的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首先要学会与自己握手言和。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都应该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承认自己的努力,同时也要接受自己的平凡与渺小。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感受努力本身所带来的意义,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对生活不要有过分的期待。人生走到中年,如果还一味的不满足于现状,强求那些不属自己的东西,显然除了让自己徒增烦恼、降低你的幸福感以外,并没有任何益处。
学会享受当下。对一个中年人而言,适当的自我调节和心灵滋养永远是必要的。偶尔放缓脚步,去阅读、去运动、去走近大自然,去丰富自己的视野和灵魂,这样的人生才有绵长的力量。
“不纠结不忧虑当下与未来,眼前的一切已经不一样”。以舒缓的姿态耕耘,以平静的心情等待,命运也许自有馈赠。
相信这是对抗岁月流逝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