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
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有
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故曰“冬至”
冬至又名冬节、长至节、亚岁
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明日冬至
冬至大如年。
三千年前的人们,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同时确立,正午时分土圭影子最长的那天为冬至。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冬至日是“阴极之日”,理论上应该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实际是寒冷气候的开始。数九寒天的时节即将来临,你做好准备“数九”了吗?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升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逐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季严寒,我们总期待食物赋予的力量,冬令进补也符合季节“藏”的特性,能够为身体储存足够的营养。故进补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
都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常吃的一些饮食就有很好的补阳防寒作用。羊肉自然不必说,至于馄饨、汤圆或者饺子,各地有各地的文化与传说。
在北方的冬至,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有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相传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时期,张仲景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彼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再捞出切碎,用面裹成耳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吃完热腾腾的饺子,总让人期待一场大雪。
仿佛所有冬的节气,只在北国才最不会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