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此节日最初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后来发展成为民间的节庆。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民间便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史书上记载,端午节最初始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为了抗议国内腐败和外来侵略,投身到汨罗江自杀。悲惨的遭遇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极大反响,于是人们于五月五日纷纷涌向江边哀悼。屈原推崇的文化和思想也因此而普及,并逐渐演变为现在我们熟知的端午节。

端午节期间,人们喜欢以挂菖蒲、饮雄黄酒、赛龙舟等方式来纪念屈原,并祈求国家繁荣昌盛,个人安全平安。挂菖蒲饮酒宋代晁补的《永遇乐端午》就有诗为证: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项,赛龙舟这项传统运动本意就是为了寻求守护神的庇护, 后来变为一项龙舟队伍之间互相竞争的竞技运动。

在一些特殊地区,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节习俗, 如在浙江和福建一些地方会包粽子, 民间还流传着排骨蒸粽子、豆沙粽子等的诗句华章。

元稹《表夏十首》中:“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翻译过来就是:彩色的缕碧包裹着粽子,白色玉团包裹糯米香味。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中:“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翻译过来就是:粽子香味清新脱俗,粽叶也很嫩,脍炙人口的鲜鸭也很酥脆呀。唐代李隆基在《端午武成殿宴群官》中写道:“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就是说端午节临近中夏,时间清闲,会让人觉得想念粽子的味道。清代诗人谢墉《粽子》中“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翻译过来就是:糯米放在水里泡,到时就把米中掏,将米、糯米放入粽叶里用苎丝包裹着。

现在人们都约定俗成,每到端午节就会在门前屋内挂上艾草,驱邪保平安。艾草是中国传统中草药中的一种,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过。据说,汉武帝时期被广泛使用。在不同时期,它被用作草药、食物、饮料和香料。在唐朝时期,艾草被广泛用于制造香囊,被称为“香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端午节庆祝活动逐渐从民俗文化中趋于商业化,部分地区甚至成为了国家公共假日,有人会选择旅游、购物等消费性行为。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端午节节日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独具的魅力。许多地方举办的龙舟比赛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吸引了无数的参与者和观众。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和丰富, 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午节已经融入中国历史和文化之中,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自信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端午节也有其独特的现代价值。这是促进社会团结、维护和谐的一种语言方式和文化载体。这是突出把人民作为中心的人文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它在近现代以及当下,拓宽了文化的含义,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和文化创新的重要精神之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的季节,各种造型、不同馅料、不同味道的粽子,从四面八方快递到家里,一下子堆积如小山,我家和女儿家的...
    流沙秦阅读 2,143评论 30 105
  • “五月五,过端午。 赛龙舟,敲锣鼓。 端午习俗传千古。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
    _sln阅读 542评论 0 0
  •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端午时。关于端午,最忘不掉的...
    易安言阅读 458评论 2 7
  • 01 今天是端午节,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从小,我们就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楚国人,是爱国诗人。...
    英子爱财阅读 207评论 0 0
  • 端午到,悼屈原。爱国诗人史留名, 几千年来感众生。 煮粽子,赛龙船。激流勇进当先争, 传统文化今欣荣。 忆当年,清...
    望穿一池秋水阅读 1,683评论 7 18